1905年,極負盛名的華僑企業家簡照南、簡玉階兄弟在實業救國的浪潮中,創建了廣東南洋煙草公司(1909年更名為廣東南洋兄弟煙草公司),順應“振興國貨,挽回利權”的時代潮流,得到了愛國人士和百姓的擁護。從創建到新中國成立后公私合營,其發展經歷了曲折歷程,是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縮影。
本期內容關注南洋兄弟煙草公司,講述其在歷史風云中的榮耀與滄桑。
實業救國 歷經滄桑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上??偛颗f址
這是一幢頗具東南亞寺廟風格的建筑。它建于1915年,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高5層,建筑面積達3874平方米。整個建筑通體呈灰白色,坐北朝南,穩健而有氣勢。沿東大名路的一側,可以看出建筑被橫分為3段,用水平線條劃分,規整對稱。
這座漂亮建筑,就是100年前建于上海東百匯路(今東大名路817號)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以下簡稱南洋公司)舊址。
這是一座有故事的建筑。提起南洋公司,總會勾起人們對簡氏兄弟實業救國、與外國煙草公司抗衡的歷史記憶。
20世紀初,中國民族資本主義迎來了難得的發展良機,不少早年出國打拼的華僑此時也選擇回國創業,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的創始人簡照南、簡玉階兄弟就是其中的代表。1905年3月,簡氏兄弟在其叔父簡銘石和朋友的幫助下,集資10萬元,在香港正式成立了“廣東南洋煙草公司”。和許多民族企業家一樣,簡家兄弟創辦煙草公司并取名為“南洋”,是為了表示與設在天津的北洋煙草公司一致對外。
廣東南洋煙草公司是20世紀我國卷煙工業創辦最早、規模最大、享有盛譽的煙廠之一。當時公司生產的“飛馬”“雙喜”“白鴿”等品牌卷煙在市場上備受歡迎。不過,由于生產技術與管理經驗較為落后,并受到英美煙公司的競爭與打擊,公司在開辦3年后因虧本而歇業。1909年2月,簡氏兄弟在叔父的全力支持下,重整旗鼓,再度開業,并將公司更名為“廣東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當時正值辛亥革命前夕,簡氏兄弟提出“中國人請吸中國煙”的口號,得到各界人士的響應,順利打開了銷路。到1911年,公司始由虧損轉向贏利。
1915年冬,簡氏兄弟向北洋政府申請注冊公司,在報請立案時,明確提出了要“興國貨而挽利權”,積極參與提倡國貨運動。1916年冬,簡氏兄弟在上海東百匯路的這幢建筑里開設了分廠,置有6臺卷煙機,千余名工人。1918年,公司總部由香港遷至上海,改上海為總廠。在提倡國貨運動的支持和推動下,他們不斷排除英美煙公司各種競爭手段的壓力和3次企圖吞并的圖謀,公司營業額逐年增長。因出貨供不應求,他們隨后在廣州、漢口、北京等地設立分廠,并在國內各大城市設立營銷機構,拓展產品銷路。
南洋公司發軔于香港,崛起于上海,在內擠外壓的經營環境中,通過國內歷次提倡國貨運動和社會愛國人士的大力支持,得以生存和發展,成為當時唯一可以與英美煙公司相抗衡的民族卷煙企業。二者之間的斗爭,從公司成立之日起,到被官僚資本控制之日止,一直持續了30多年。
南洋公司從1905年創建到1951年新中國成立后公私合營,幾經風雨,幾度沉浮,經歷了曲折的歷程,是與外國煙草資本抗衡的中國民族卷煙工業的一面旗幟。時至今日,歲月滄桑,已物是人非,卻抹不去以南洋公司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業在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中的卓越貢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