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古老的煙斗上經常會有金銀飾品,如斗柄的加固圈,軍插煙斗的加固圈,斗口的覆蓋式加固圈,斗嘴的包裹圈等等等,最早這些金屬圈純粹是加固或修復的性質,漸漸演化成裝飾品,貴金屬也就成為了它們的常用材質。
大家可能會注意到,一般情況下來自歐洲,尤其是英倫的煙斗,使用金或者銀作為飾圈時,圈上除了該品牌的標志(Hallmark)之外還有幾個很特殊的標記,甚至有的時候并沒有廠家標志的時候也會有這幾個小戳記,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幾個小印記的故事。
一般情況下印記為獨立的三個。在19世紀,歐洲有三個貴金屬管理委員會的辦公室,每一份正規出現的貴金屬制品,都需要得到他們中一個的認可,才能在市場流通,他們分別位于倫敦,伯明翰和都柏林。他們的任務,是分析并認證該貴金屬制品的純度,當純度達到要求,便會打上當時的印記,認可為純金或純銀,當然,在那個年代,對純度的要求并不是很高,我們甚至可以在k金和865銀的制品上也看到他們的認可戳記。
雖然當時如此做的意義在于管制貴金屬,但不能不說他們嚴謹的作風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便利,其中之一就是:斷代!三個標志的意義是這樣界定的,第一個戳記代表了辦公室的所在地:分別是倫敦的豹頭(leopard head),伯明翰的錨(anchor)和都柏林的人像(hibernia),從這一點我們可以大致的得出該產品是什么地方生產的。下圖只是樣張,事實上雖然題材沒有改變,但戳記的造型修改了許多次。
第二個戳記代表了對純度的認可:其中倫敦和伯明翰都以前行的獅子(Lion passant)標記作為認可證明,而都柏林用豎琴(harp)代表。下圖只是樣張,事實上雖然題材沒有改變,但戳記的造型修改了許多次。
第三個戳記用以表示年份,不同字體的字母排序代表了不同的年份,精確到年,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許多字體中的字母因為容易混淆,而被省去了,年份對照表如下,大家可以自行判斷煙斗上面的貴金屬圈是什么年代的啦。
都柏林(1700-1895)
都柏林(1896-2005)
倫敦(1896-2001)
伯明翰(1883-1949)
伯明翰(1950-2010)
這里要注意的是,當時的管理非常嚴格,即使是銀匠為了修復煙斗而使用貴金屬,當產品制成,也是要打印戳記的,所以它的年代并不一定代表了煙斗生產的年代,當然,它一定比煙斗要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