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一個傳奇的時代,古老文明與新思潮充分融合。如同諸子百家在春秋戰國,社會變革中學者們結伴而來。這是個大師云集的時代: 聞一多、劉文典、辜鴻銘、林語堂、沈從文、胡適、郁達夫、魯迅.......大師們似乎都有個共同的嗜好,吸煙。
林語堂??作家、翻譯家,兩度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我很喜歡他的雜文,比如《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今天借《我的戒煙》原文,來體驗一下大師的幽默。
“凡吸煙的人,大部曾在一時糊涂,發過宏愿,立志戒煙,在相當期內與此煙魔決一雌雄,到了十天半個月之后,才自醒悟過來。我有一次也走入歧途,忽然高興戒煙起來,經過三星期之久,才受良心責備,悔悟前非。我賭咒著,再不頹唐,再不失檢,要老老實實做吸煙的信徒,一直到老耄為止。 ”
林徽因??民國女神,作家、詩人、建筑師,人民英雄紀念碑及國徽的設計者之一。她的愛情故事被傳得神乎其神,相關作品數不勝數。
女神也吸煙,冰心《太太得客廳》稱林徽因常與客人一起吞云吐霧。而林徽因自己是如何看待吸煙呢?《小談煙》:
“一個人最親切的伴侶是什么,要我說的話,那末我要說是煙。伴侶你有各式各樣的,或者是一個太太,一個愛人,一個密友,一條狗,或者是一根杖。可是這些你常會感到他們是那樣地難弄的,只要你偶然有一句不小心的話,或者一個不檢點的舉動,他們就會生你的氣,發你的脾氣。就說杖,你也得隨時隨地地用你的一只手或者一條臂膀去攙扶它;要是你一忽略它的話,它就會丟得你無影無蹤。而煙,只要有你的任何一只口袋的任何一角來容納它,它就會身心舒泰地躲在那里……”
聞一多??詩人,清華大學教授。
聞一多講課時,如果抽煙斗,是允許學生們上課時吸煙的。如果是吸紙煙,有時還會給學生們發煙。在昆明期間,物價暴漲,生活拮據,無錢吸卷煙,他的夫人就給他制作斗絲。在農村集上買些煙葉,噴上酒和糖水,切成煙絲,滴上香油,溫火干炒。聞一多裝在斗里,贊不絕口。
豐子愷??書畫家、文學家、散文家、翻譯家、漫畫家,有“中國現代漫畫鼻祖”的美譽。豐子愷一生簡樸,也注意養生,只是一直沒戒掉煙。在《畫家之生命》中:
“非畫家必飲酒、吸煙,不飲不吸尤佳。惟既成習慣者,易則戒之,難則寧不戒也。二者雖曰有毒,妨害腦筋,然其已成癖者,茍力遏之,則精神必受不快之感,竟有不能作事者,不若順之可也。故煙酒雖曰害,或曰能助思想,不無原因。中國古稱煙曰釣詩鉤,亦以此也。聞巴黎美術學校學生,幾無人不吸煙者。基本練習教室中,雪茄煙管三四十支,同時燃吸,煙氣為之迷漫云。”
章太炎??樸學大師,魯迅、周作人、黃侃、錢玄通的老師。
章太炎關于香煙最有趣的故事是借錢買煙一事。
一天,章太炎實在無錢買煙,就給朋友寫了張紙條:“今已不名一錢,乞借銀元兩枚,以購香煙。”同室的蔣維喬看到后不解,問:“既已向人借錢,為何不多借幾元?”章太炎答道:“與此君不過兩元交情,多則恐怕不會答應。”
黃侃??語言學家,音韻訓詁學家,國學大師。
在北京大學任教時,每次上課,先抽煙、再喝茶,吞云吐霧,茶香四溢,煙為自備,茶由學校為其準備。學校為老師備茶者,黃侃一人;在課堂上抽煙的,也只有其一人。
在金陵大學任教時,上課抽煙依舊。金陵大學為教會學校,一直禁煙。外國教授中無一人抽煙,學生有吸煙者也只能躲在宿舍偷偷抽。黃侃能堂而皇之地的抽煙,只因其學問無人能及。
老舍??作家,其名著《茶館》至今仍為北京人藝的看家劇目。
《戒煙》原文(摘錄):
“戒酒是奉了醫生之命,戒煙是奉了法弊的命令。什么?劣如“長刀”也賣百元一包?老子只好咬咬牙,不吸了!
吸煙有害并不是戒煙的理由。而且,有一切理由,不戒煙是不成。戒煙憑一點“火兒”。那天,我只剩了一支“華麗”。一打聽,它又長了十塊!三天了,它每天長十塊!我把這一支吸完,把煙灰碟擦干凈,把洋火放在抽屜里。我“火兒”啦,戒煙!
沒有煙,我寫不出文章來。廿多年的習慣如此。這幾天,我硬撐!我的舌頭是木的,嘴里冒著各種滋味的水,嗓門子發癢,太陽穴微微的抽著疼!——頂要命的是腦子里空了一塊!不過,我比煙要更厲害些:盡管你小子給我以各樣的毒刑,老子要挺一挺給你看看!”
汪曾祺??小說家、散文家、戲劇家。代表作品:現代京劇《沙家浜》。
《煙與寂寞》原文(摘抄)
“我去買煙,我不喜歡老是抽一個牌子,人每在抽煙上有許多意見,有人很固執很認真的保衛他抽的那個牌子,反對甚至看不起抽他以為不值得抽的牌子的人。比如抽美國煙與英國煙的簡直的是世界上截然不同的兩類的人。可是我喜歡常常換換口味。換換口味;或者簡單的我就是要換換牌子,不是換吸,而是換買。決定了買那一種,決定而如意的買成了,(常常少不得有許多條件限制的),這給我快樂。——我很久以來即有個志愿,買一盒一種土耳其的長煙抽抽。不一定是要抽,就是買買。我要經驗一下接在手里,拿回家來,拆開,拈出,拿在手里,看一看,(紙紋,標記),點火,抽,抽兩口,又摸摸看看那個盒子,(裝璜風格顯然與他種香煙不似),這種種過程。”
徐志摩??詩人
徐志摩在《吸煙與文化》中曾回憶,牛津或劍橋的多數學生都吸煙,老師學生皆然。上學時,除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會抽煙、抽雪茄,學會在沙發上擺出品茄坐姿,學會在吞云吐霧中冥思和高深莫測的談話。記得一位英國教授說過,辦學校,首先要造吸煙室,然后才是課堂、宿舍、圖書館。
巴金??作家,最著名的作品為《家》《春》《秋》。
巴金有關香煙最有名的故事就是其長壽秘訣。巴金活了101歲,除了晚年,一直抽煙喝酒不鍛煉。究其原因:
一,他抽煙喝酒的量都不大,任何有傷害性的物質,如果不達到一定的量,都不會產生病變。
二,性格豁達,長壽秘訣是不生氣。
胡適
胡適關于吸煙最有趣的故事是戒煙。僅留學期間,日記中就有4次許下宏愿。他在一生中多次努力戒煙,終未果。1947年,《煙草》雜志刊登了陳獨秀當年勸胡適戒煙的文章,警示世人。
魯迅
魯迅晚年身體不適,極力想戒煙,無奈煙癮太大。
致許廣平的信:“我回憶在北京因節制吸煙之故而令一個人碰釘子的事,心里很難受,覺得脾氣實在壞得可以。但不知怎的,我于這一點不知何以自制力竟這么薄弱,總是戒不掉。但愿明年有人管束,得漸漸矯正,并且也甘心被管,不至于再鬧脾氣的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