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地鐵因喝水接罰單的事件受到熱議,其實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我們的社會準則已經慢慢和新加坡,香港等地看齊,地鐵里不但不允許吃東西,喝水也不成。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很多過去在公共場合認為正常的行為,今天可能都不再被允許。比如吸煙,前些年,一線城市基本都禁止了飯館吸煙的行為,而在若干年前,不單飯店、火車、汽車可以吸煙,就是飛機上也沒問題。
我是70后,沒趕上坐飛機可以吸煙的時代,第一次聽說這事還是在馬未都的節目中,他講述著自己年輕時去新疆的見聞。八十年代初,坐飛機是非常奢侈的出行方式。不但價格昂貴,即便你有錢,如果沒有單位開介紹信,說明出行的正當理由,也不能坐飛機。
馬未都是多次向領導申請后才如愿以償,據說當時的機型多是蘇聯制式的小飛機,其簡陋程度如同郭德綱相聲中的描述,恨不得窗戶都手搖的,但是每個座位上都配有煙灰缸。因為是小飛機,途中開的是七上八下。一路上不少人暈機,吐得亂七八糟,還有不少人沒事,一直在抽煙,把馬未都熏得夠嗆,整個飛機如同一根行走的大煙囪。
無獨有偶。前幾年,我在看王天培老師辦的煙標展中,記得有一個板塊是專門介紹飛機上的香煙。當時飛機上不但允許吸煙,還會給乘客免費的小包裝香煙品吸,就像今天我們乘飛機有零食吃一樣,不吃可以帶回家。這些香煙多是當時的頂級品牌,比如“中華”、“云煙”等等。從1968年,中國民航總局就向上海卷煙廠定制了硬盒10支裝與硬盒5支裝的“中華”香煙,并作為旅客紀念品,贈送給旅客。這成為了中國民航在空中服務時標志性禮品。
頂級香煙加中國航空logo,是不是有點聯名款的意思?
我國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不允許乘客在飛機上吸煙的呢?又是什么原因所導致的這項規定?這還要從1982年的一場空難說起。
1982年12月24日,一架從長沙飛廣州的民航客機在廣州白云機場降落時起火,導致25人遇難,34人受傷,客機完全焚毀。當時機上總共69人,除最早撤離的10人外,全部死傷,傷亡比85.5%。而這場空難的原罪,就是一根未熄滅的煙頭。
事故調查結果顯示,飛行中一支沒有掐滅的煙頭滑落到了兩個座椅中間的縫隙,因為高空加壓的問題,當時并沒有迅速明火燃燒,而是虛火一直在座椅下方通過地板及管線傳導。當飛機下降后,氣壓降低,虛火轉成明火,舷窗最早出現大量濃煙。降落后,火勢迅速蔓延,瞬間傳遍整個機艙,最終釀成悲劇。
1983年,中國民航在國內航班上首次實施了禁煙規定。我國也是在世界上率先實施飛行中不能吸煙的國家之一。1989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給中國民航頒發了“最早在民航班機上推行禁煙”的獎狀。
1992年,國際民航組織的153個成員達成決議:各國航空公司必須在1996年7月1日前禁止旅客在國際航班上吸煙。我國從1993年7月開始就實行了這項法規。2008年4月8日,根據航空安全需要,民航局又出臺規定,禁止旅客和機組人員在手提及托運行李中夾帶打火機、火柴。從此,在飛機上抽煙、帶打火機上飛機。
這里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要借此說明一下,不知您發沒發現,您今天坐的每一班飛機,在洗手間或操作間附近都會有煙灰缸出現。您可別以為這是為了暗示您可以吸煙。這個煙灰缸的作用其實和滅火器一樣,屬于消防器材。沒有它,塔臺是不允許飛機起飛的。
一段煙標,記錄一段歷史。飛機上可以吸煙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文明吸煙,從我做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