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沈陽卷煙廠以清朝建立政權的第一個國都名字,設計生產了“盛京”牌香煙。“盛京”一詞來自滿文“木克頓和屯”,木克頓意為興盛,和屯是城郭。按漢語習慣,將此滿文譯為盛京二字。盛京的意思就是興盛的城市。
后金首領努爾哈赤原定都城在遼陽,但是后來考慮到沈陽城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將國都改在沈陽。1625年,努爾哈赤從東京(今遼陽)遷都沈陽,并在沈陽大興土木,著手修建國都皇城,沈陽城從此發生了巨大變化,城市規模擴大,建筑華麗精美,人口增長迅速。
1634年,努爾哈赤之子皇太極將沈陽正式命名盛京。1636年,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盛京城的面積,就是今天沈陽市的東、西、南、北順城路內的區域,以皇宮為中心,以城墻為界,井字形骨架,呈正方形的一座都城。沈陽自此后來居上,一躍超過遼陽,成為東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盛京是清朝在1625至1644年的都城。清軍入關后,多爾袞提議將都城遷到北京,盛京由國都變成了陪都,地位有所下降,但是這里有清朝奠基者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陵寢,因此被看成是神圣的“龍興之地”,其重要程度僅次于都城北京,算得上全國第二大重要城市,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來,北京是順天府,沈陽是奉天府,取奉天承運之意,相當于現在的直轄市。
康熙帝首創清帝東巡制度以后,沈陽故宮的管理趨于完善。盛京皇宮與盛京皇陵的重要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清人認為,皇宮皇陵的境遇與國運息息相關。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