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關,大街小巷的煙酒店里一片忙碌。"這條送大伯家,那條給二叔,再拿兩條給領導......"每天都有人掰著手指仔細盤算。拜年送煙,看似一樁簡單的事,實則暗藏玄機。一根煙,三分情面,七分眼力,稍有不慎,就容易鬧出笑話。
挑煙要講究,價格高低難拿捏。太高了,讓人承受不起人情;太低了,又怕顯得不夠重視。每到年關,煙酒店里總少不了糾結的顧客。"這個檔次行嗎?""那個價位合適不?"問來問去,就是怕在這節骨眼上鬧了笑話。
最讓人頭疼的,莫過于送煙的尺度。有一年,張大爺想著孝敬老領導,特意挑了條價位不低的名煙。誰知剛進門,就遇到另一位客人,手里提著比自己更高檔的煙。場面一度十分尷尬,張大爺只好訕笑著解釋說這是自己平時抽的,特意帶來敬老領導一支。老領導到是開明,笑著說:"老張的煙不錯,有年頭了。"這話聽在張大爺耳朵里,更添幾分不好意思。
還有一回,住在五樓的老李去看望多年未見的遠房親戚,特意買了條價格不菲的名煙。誰知那親戚家境一般,平時就抽普通煙。這一下可把親戚難住了,收也不是,推也不是。老李察覺到氣氛不對,靈機一動說自己還要趕著去另一家拜年,煙先放這兒,下次來取。這事都過去大半年了,那條煙據說還躺在親戚家的抽屜里,成了一個尷尬的見證。
選煙也是要講究情分的。同樣是長輩,跟得親近的,可以送貴一點的,圖個體面;走動不多的,就要選個不冷不熱的價位,以示禮數。平輩之間更要考究,太貴了怕人承受不起,太便宜了又顯得不夠意思。
一位煙酒店老板見多識廣,常和顧客說:"送煙要懂行,貴的不一定好,便宜的也未必錯。關鍵是要看人下菜,懂得輕重。"他特意提醒顧客別買高仿,"圖便宜買假貨,讓人看出來那可就弄巧成拙了。倒不如買個中規中矩的,好歹是個誠意。"
現在的年輕人大多不抽煙,拜年禮品也越來越多地轉向水果、茶葉。但對老一輩來說,煙始終是過年必備的禮品。"沒帶兩條煙,總覺得少點什么。"他們常這么說。到底是什么讓這些老煙民如此堅持?或許在他們眼中,一條煙就是一份情誼,一段交情。
送煙還有個難題是,必須要事先打聽清楚對方的口味。有人專門記小本子,寫著誰喜歡抽什么煙。但即便如此,還是會有意外。有人送了才知道對方剛戒煙,有人挑了半天發現送錯了牌子,更有人買了一堆才聽說人家改抽外煙了。這些"烏龍"都成了茶余飯后的笑談。
有位老人總結了一套送煙經驗:"送煙跟寫春聯一樣,講究個上下聯。上要合乎身份,下要對得起交情。橫批就是那個度,拿捏好了,年節才能過得順當。"
眼看著年關將至,大街小巷的煙酒店又熱鬧起來。每個人都在精心挑選,仿佛在演繹一出出人情世故的戲碼。春節送煙的江湖,每年都在上演著這樣的故事。有笑話,有尷尬,也有溫情。這些略顯笨拙的禮數背后,是人們想要表達心意的一份執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