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在重慶買地建廠的購地官契。羅征瑤供圖
在重慶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重慶卷煙廠檔案室內,一張泛黃的購地官契靜靜陳列。
1939年5月,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以4100元法幣購得重慶一片土地,當時的四川省政府于7月核發此契。紙張雖已陳舊,字跡也已模糊,但它卻像一把鑰匙,打開了一段烽煙彌漫卻堅韌不屈的歲月。
二十世紀初,民族危難,實業凋敝。面對列強的侵略和民族工業的蕭條,1905年,愛國華僑簡照南、簡玉階兄弟抱著實業救國的信念,在香港創辦廣東南洋煙草公司。其取名“南洋”,有與設在天津的北洋煙草公司一致對外,壯大民族煙草工業,抵御洋煙的步步蠶食之意。在那個洋煙充斥中國市場的年代,南洋煙草公司不畏強手,以“中國人請吸中國煙”為口號做宣傳,收復部分國內市場。
后來,廣東南洋煙草公司不斷發展,改名為“廣東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并在中國內陸設廠,將重心轉移至上海,1918年改上海廠為總廠、香港廠為分廠。在洋煙環伺、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廣東南洋兄弟煙草公司頑強成長,成為堪與英美煙草巨頭抗衡的民族卷煙企業。
這家起家于沿海區域的企業,本與深處內陸的重慶難有交匯,但戰火改變了其發展的軌跡。
1937年8月,日軍向上海大舉進攻,位于上海東熙華德路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上海總廠被日軍焚毀停工,生產重心被迫轉往武漢漢口。1938年6月,武漢會戰爆發,長江兩岸淪為戰場,漢口生產難以為繼。隨著上海、武漢相繼淪陷,重慶成為抗戰大后方的文化、經濟中心,許多工廠被迫西遷。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漢口分廠逐步將設備、原料等拆卸打包,并遴選部分優秀經營技術人員西遷。
廠房建設是當務之急。在重慶南岸彈子石雷打石11號,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從美國商人手中購得美孚貨棧,掛牌成立南洋兄弟煙草公司重慶制造廠。為保障生產生活所需,公司在周邊陸續購置土地。這張購地官契正是那段拓荒歲月的重要見證。
1938年2月,日軍飛機開始對重慶進行大轟炸。此后,西遷的工廠陸續抵達重慶。很多工廠都在等著挖好防空洞,搬進去開工。
在大轟炸中,南洋兄弟煙草公司重慶制造廠亦未能幸免,全部廠房被焚毀。但他們未曾屈服,在廢墟中一邊艱難地重建工廠,一邊把煙葉運送到市郊安全地點堆放,并加開夜班堅持生產,與敵人的轟炸機“捉迷藏”,千方百計維持戰時卷煙供應。
從1938年年初至1944年年底,侵華日軍對重慶及其周邊商業區、平民聚居區進行了長達6年10個月的無差別轟炸。即便如此,重慶人民從未屈服,他們同仇敵愾,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新亞建筑公司、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民生輪船公司,絲業、餐飲業、建筑業、陶器業等各行各業,踴躍捐款捐物。
“愈炸愈強”,不僅是書寫在斷壁殘垣上的標語,也是山城軍民不屈靈魂的吶喊。
如今,光陰彈指過,英雄之城重慶早已蛻變為朝氣蓬勃的現代化直轄市,以開放包容的姿態立足西部、服務全國、放眼世界。
這份抗日戰爭年代的創業者留下的地契,承載著先輩們忠勇愛國、堅毅不屈的精神,無聲訴說著民族工業在國難中的掙扎與重生。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新征程上,重慶卷煙廠將不忘先輩篳路藍縷西遷設廠的頑強不屈,懷揣使命、傳承薪火,以嶄新姿態續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