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過有一天薯片等“美味垃圾”的食品包裝上也會像煙草制品一樣印有“副作用”標語嗎?曾發表在《流行病學與公共衛生雜志》中的一項研究便做出過這樣的嘗試。將“需要跑步一小時”印在薯片包裝上以觀察運動量標簽對人們飲食選擇的影響,讓廣大吃貨們紛紛感慨“撒旦背上都得紋個你”。
然而魔鬼歸魔鬼,結果顯示這項“殘酷標簽”確實相當有效,當消耗食品能量所需的運動量出現在包裝或菜單上時,人們選擇的食物總能量平均降低64.9千卡,實際食用能量減少80.4千卡。
那這看起來立竿見影的效果能徹底解決肥胖嗎?
設想一下,當運動量標簽大規模實行之后,本就對零食不屑一顧的人“自律養生”達人毫發無傷;普通人群多半會想以后少吃,偶爾一次問題不大;真正的吃貨無所畏懼,買就完事了。結果恐怕就是,對會看營養價值表會算熱量的人來說沒有意義,普通人會減少購買次數卻不完全禁止,不在意的繼續不在意,而有一些連基礎代謝都搞不清楚的人恐怕就只敢吃魔芋了……
比起忽視個體差異一刀切地估算運動量,標明一個“假想”平均值,或許讓人們學會讀營養價值表、建立正確運動消耗與自身代謝認知才是能長久與肥胖抗衡的解決之道。
這也與當下我國煙草制品包裝的處境相差無幾。有種說法認為,為了加速我國控煙進度與降低未成年煙草接觸概率,僅在煙包上印有“吸煙有害健康”遠遠不夠,理應向美國、加拿大等地學習,將“爛肺、黑牙、骷髏”等重口味警示圖標印制在煙盒上,以達到控煙效果。
這個方法聽來一針見血,可以將“吸煙有害健康”的概念直接“吸煙刻肺”。然而對于吸煙的人來說,這些恐怕都是可以選擇性忽略的小小問題。包裝難看可以換個盒子,隨手點開一家線上購物平臺搜索煙盒,各類風格款式玲瑯滿目任君挑選,有些產品精致考究到還會有給人一種“高端感”。而商家也可以提供換盒服務,簡單隨意的可以找個貼紙,細致靈巧的可以搞會員定制,對于“真正的”煙民而言,包裝變化所帶來的控煙改變恐怕會低于預期。
在降低未成年初次接觸煙草幾率方面,由于心智及思維方式尚未成熟,有些未成年甚至會做出“和朋友打賭,一小時內吃下25個含有瀉藥的蛋糕”這種“作死”行為,或者因為對“重口味”“禁片”等獵奇概念產生興趣,將“你看這個煙包圖案這么恐怖,我卻敢抽你敢嗎?”當成一種值得攀比的“酷”,也是比較值得擔心及警惕的。
同“運動量”標簽一樣,加強對全社會的健康教育、樹立全民健康意識才是更為緊迫的“正經事”,一味地只從包裝下手難說不是一種“劍走偏鋒”的偷懶行為,而錯失更持久更有效的方法。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