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面放開之后,身邊人基本都“陽”了,大家不約而同開始囤積“布洛芬”“連花清瘟”維生素C甚至黃桃罐頭,網上也出現了大批“蒸橙子”“蔥白姜糖水”等緩解不適癥狀的方法。然而什么東西一多都容易魚龍混雜,一些好壞不分的“陰間”偏方開始出手把人“忽悠瘸了”。
有人說“喝酒可以抵抗病毒”;有人說“抽煙對預防新冠有奇效”;還有人說“大蒜辣椒保平安”……自2020年起,與肺炎相關的謠言便不停涌現,其中“吸煙能夠預防新冠病毒”的“以毒攻毒”論可謂一以貫之,從始至終未離開過都市傳說的主戰場。
也經常有人“現身說法”,將一些幸存者偏差與煙結合在一起,帶給人一種“因為抽煙幸免遇難”的錯覺。
搜索一下不難發現,原來“吸煙預防新冠感染”的說法早在2020年新冠剛流行之時,因法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尼古丁實驗而廣泛流傳。巴黎一家醫院研究員,針對343名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以及139名癥狀較輕的感染者進行了檢查。結果發現,確診患者中,只有5%的人是吸煙者,而法國普通民眾的吸煙率約為35%。
由此,“吸煙有助于抵抗新冠病毒”的傳言便喧囂塵上,很多人為自己吸煙找到了借口,也有很多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樂子人”到處奔走相告。畢竟有什么比人們認知中絕對有害健康的事卻能與全人類都束手無策的病毒對抗更荒誕更有話題度呢?盡管很快研究人員與世界衛生組織都出來辟謠,也依舊有人相信著直至今日。
如今,“陽”群越來越多,煙民自是也不例外,也有很多人在“陽中”煩悶之際,面對身心的雙重疲憊選擇點一支煙排解,用自己熟悉的方式穩定調節情緒。有人發病第三天敵不過煙癮的誘惑,心想病毒“我殺不死你還不能熏熏你過個癮”,靠一支煙聊以慰藉;有人面對發病時身體的疼痛與家里人一一倒下卻使不上力,無奈點一支煙做短暫排解;有人迫于生活生計的壓力顧不上發病的難耐,機械地完成日復一日的重復工作,在吸煙室點一支煙短暫小憩……
如果說長期抽煙的老煙民不會得新冠,那是在胡說八道,是在鼓勵更多的人去學會抽煙。無論抽煙與否都是個人習慣與選擇,更多人在此刻吸煙只是認為得病不可怕,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想抽煙就淺抽那么一兩支,在生病在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而那些強行無視科學或“借煙發癲”的則大可不必。
愛煙,也要平常看待才好。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