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期抽煙的人身上,發生肺部疾病的風險也會隨之提高,甚至會有更多的人因此誘發肺癌,威脅健康。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部分煙民開始戒煙。但戒煙后,問題卻出現了。
有非常多的煙民表示,自己在抽煙的時候沒覺得身體哪兒不舒服,但是在戒煙后,卻覺得渾身不得勁,而且還經常性的出現咳嗽、胸悶、睡眠不踏實等問題。聽身邊的人說,這是戒煙戒出毛病來了,嚇得他又開始抽煙了。但他一直覺得難以理解,戒煙應該是讓人更健康的事情,為什么他會戒出問題來?
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戒煙后的“問題”其實并不是疾病,而是身體在“自救”?
戒煙后身體突然變不好,怎么回事?
在醫學上,將其稱之為“戒斷反應”。在人們長期抽煙的過程中,香煙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會持續的對大腦神經產生刺激。一接觸到這些物質,就會產生興奮、激動,從而出現人們口中所說的“提神”的效果。但這種提神的效果能夠維持的時間比較短。
在停止吸煙后,人們的大腦會因為失去這種物質的刺激,而出現煩躁、焦慮、渴望抽煙等情緒。只有繼續抽煙,攝入尼古丁才能緩解這種不適。長此以往下去,大腦就會產生對煙草的依賴。
而戒煙的時候,隔絕了身體和尼古丁等接觸的機會,也會讓大腦產生這種戒斷反應。比較典型的癥狀就是頻繁的咳嗽、咳痰;頭痛;煩躁不安;焦慮易怒;記憶力下降;失眠、早醒等。這些癥狀的出現,可能會讓人出現一些害怕的情緒,擔心自己因為戒煙戒出問題來。
但大家可以放心的是,戒斷反應大多是暫時的,出現的癥狀看似嚇人,實際上都是身體在自救。比如肺部通過刺激咳嗽、不斷的分泌痰液來帶走肺部堆積的香煙毒素和垃圾,從而清理肺部,改善肺功能。人們完全可以通過一些科學的方法來戒煙,不僅能盡快戒煙成功,也能改善戒煙后的戒斷反應。
老煙民戒煙前,先了解3件事
首先,了解你適合循序漸進戒煙還是徹底不抽?
選擇這兩種不同的方法,主要取決于你的煙癮大不大,身體素質如何。
例如一個人煙齡有20年,每天都要抽掉1包煙;另一個人煙齡5年,每周抽完1包煙。在這種情況下,前者的煙癮是比較大的,在戒煙的過程中也可能出現更加強烈的戒斷反應。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逐步減少吸煙量,避免果斷戒煙后出現戒斷反應,造成復吸。
還有,如果人們的身體素質比較差,比如存在高血壓等問題,在戒煙的時候也可能因為戒斷反應而出現心跳加快、焦慮煩躁等情緒,容易升高血壓。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嘗試通過減少吸煙量來控煙,并且循序漸進的戒煙。
其次,要給自己制定好戒煙的計劃
很多煙民產生戒煙的想法都是非常倉促的,比如今天覺得身體不太舒服,就決定要戒煙。堅持了幾天后又忍不住拿起了香煙。這種反復戒煙,不停復吸的行為,也會減弱戒煙成功的信心。
當你下定決心要戒煙,就應該制定一個長期的計劃,比如在戒煙的2周內要做到盡可能的少抽煙(具體到幾根);在堅持戒煙的1個月內要做到一根煙都不抽。這樣的計劃才能具有落實的準確性,明確戒煙的目標,并且堅決執行。
最后,對特殊人群來說,可以借助藥物戒煙
有一些常年抽煙的老煙民,身體素質比較差,并且還存在一系列的基礎疾病,比如肺病、心臟疾病或者心腦血管疾病等,在這些疾病的基礎上,戒煙帶來的戒斷反應可能引發強烈的不適,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
為了避免在戒煙的過程中帶來強烈的戒斷反應,加重患者的病情,部分煙民可以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通過一些尼古丁替代藥物來輔助戒煙。戒斷反應出現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大腦對尼古丁的渴望,使用這些藥物后,能夠有效的減輕戒斷反應,緩解戒煙過程中出現的不適。
如果你正準備戒煙,但是擔心自己會出現咳嗽、胸悶、睡眠不踏實等戒斷反應的話,不妨在戒煙前了解清楚這3件事。找到適合自己的戒煙方法,并且認識到戒煙后的這些癥狀其實是身體自救的表現,也能避免復吸,以失敗告終。
戒煙這件事對身體肯定是有好處的,只是對一些常年抽煙的人來說,可能會出現戒斷反應。如果你能采取合適的方法應對,戒煙也會更順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