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潮州的楊女士帶孩子去逛商場,兩次想使用母嬰室,卻發現母嬰室被占用。楊女士不是發現母嬰室里有人抽煙,就是發現有人在里面約會。對此,商場的工作人員表示,將加強巡邏,并準備在母嬰室外安裝攝像頭,發現母嬰室被占用會派人勸阻。(11月5日《極目新聞》)
在商業綜合體、交通樞紐、醫療機構、游樂場館、文體教育場所等大型公共場所,設立專門的母嬰室,是為方便出門在外的“寶媽”給孩子進行母乳喂養。
可是,令人費解和疑惑的是,母嬰室的主角不是“寶媽”和嬰兒,換成了三五成群的年輕人,過吸煙癮,噴云吐霧,讓母嬰室煙霧繚繞;或一對對男女青年,在里面約會,談情說愛,這不僅損害了“寶媽們”的合法權益,也讓母嬰室變質變味,異化為不倫不類的“吸煙約會室”。
眾所周知,公共場所設置母嬰室,有利于營造對母嬰友好的社會氛圍,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體現了對女性和嬰幼兒群體的人文化關懷。2021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的《母乳喂養促進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公共場所母嬰設施配置率達到80%以上。
兩年過去了,從具體政策實踐看,母嬰室建設數量有了大幅度提升,成為地鐵、商家等一些公共場所的必選項,但與公眾的理想預期,尚有較大的差距,存在著諸多短板,亟待破解。今年8月份,記者通過實地調研發現,在一些大型購物中心設有母嬰室,但是標記不明顯,不易被發現。在一些地鐵站等場所的部分母嬰室重建輕管,衛生條件、環境和設施不盡如人意,私密性較差,個別母嬰室被上鎖,淪為擺設。一些公園等場所則缺少母嬰室,給哺乳媽媽帶來諸多不便。
廣東潮州這位楊女士帶孩子去逛商場,兩次想使用母嬰室,都“無功而返”,母嬰室淪為“吸煙約會室”,似乎又在情理之中。究其根源,監管部門涉及交通、衛健、商務等多個行政主體,目前還沒有相關文件明確各部門的監管職責,在出現應建未建、建而不用、后期維護不到位等問題后,也沒有相關行政機關出面責令整改和處罰,導致母嬰室建設和使用在監管方面存在缺失。
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一個貼心好用、且能保護隱私的母嬰室不該成為“額外福利”,而理應是公共場所的“標配”。明確職能部門監管職責任,制定明確的罰則,盡快扭轉重建設輕管理、維護滯后的局面,架構起嚴密的監管機制體系,從而讓母嬰室名副其實,釋放更多育兒善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