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一條關于演員徐嬌勸阻餐廳內吸煙的新聞登上了微博熱搜。據徐嬌本人發文稱,她在長沙的一家餐廳遇到一位正在吸煙的男士,經服務員勸阻后,對方表示"我把這支抽完"。當徐嬌本人出面勸阻時,這位男士以"這里沒有貼禁煙標志"為由繼續吸煙。在事件過程中,因拍攝取證等問題產生了一些矛盾。后來警察到場,表示長沙目前室內吸煙不構成違法行為,無法進行罰款。
作為一個有著十多年煙齡的老煙民,我很理解這位男士的處境。在當下這個時代,我們煙民的活動空間確實在不斷被壓縮。禁煙區域越來越多,能自由吸煙的場所越來越少。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專門找地方抽煙,有時甚至要冒著寒風站在街邊。這種改變讓很多煙民產生一種被歧視的感覺。
對我們煙民來說,特別是在朋友聚餐時,飯后一支煙不僅是生理上的需求,更是一種放松和社交的方式。還記得以前,飯店里"煙霧繚繞"是很常見的景象,沒人會覺得這有什么不妥。但現在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在沒有明確禁煙標識的場所,我們經常會陷入一種尷尬:到底能不能抽?
這次事件中的沖突,我認為有幾個關鍵原因。首先是法律法規不明確。長沙目前對室內吸煙沒有明確的處罰規定,這種模糊狀態容易引發爭議。其次是場所責任不清晰,餐廳沒有明確的禁煙標識,也沒有劃分吸煙區域,他們可能擔心得罪客人,所以在控煙問題上態度并不堅決。但如果能夠明確規定可吸煙區域,或者張貼室內禁煙標識,反而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矛盾。最后是溝通方式欠妥當,當被勸阻時,如果雙方都采取強硬態度,很容易激化矛盾。對煙民來說,突然被指出"不恰當"或被拍攝,確實容易產生抵觸情緒。
但作為煙民,我們也要承認一個事實:在密閉空間里,我們的吸煙行為確實會影響到周圍的人。現在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不希望被動吸入二手煙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就像我們要求別人理解我們抽煙的需求一樣,我們也應該體諒他人享有清新空氣的權利。
從長遠來看,我覺得這個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在政府層面,需要出臺更明確的法律法規,統一執法標準。在商家層面,應該明確標示是否允許吸煙,有條件的可以設立專門的吸煙區。而在我們煙民這一層面,要學會在公共場所主動詢問是否可以吸煙,就拿我自己來說,現在已經養成了一個習慣:在任何室內場所吸煙之前,我都會先問問服務員是否允許吸煙,如果不允許,就會主動到室外去找個合適的地方。雖然有時候確實不太方便,但想到不會影響到他人,心里反而會覺得更舒服。
無論是吸煙還是勸阻,都不應該演變成對立。在公共場所,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權利,但同時也都需要為他人著想。比起一味地強調"我的權利",不如多些換位思考。通過友善的溝通和互相理解,我們完全可以找到一個更好的平衡點。
這起事件或許會隨著時間慢慢平息,但它帶給我們的思考卻不應該停止。作為一個煙民,我希望社會能給予我們一定的理解和包容,同時我們也要學會用更文明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需求。畢竟,營造一個和諧的公共環境,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