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民政部官網披露了2024年全國婚姻登記數據。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數為610.6萬對,離婚登記數為262.1萬對。2023年,這一數字分別是768.0萬對、259.3萬對。相當于結婚登記數下降了20.5%,離婚登記數上升了1.1%。全國結婚登記數在經歷2023年的止跌回升后,再度下探。
作為生態鏈條上的一環,結婚登記數量的變化,對婚慶用煙市場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最明顯的是數量上改變。受各地風俗習慣的影響,結婚用煙的數量是有一定的講究的,比如在北方地區,經常是一桌兩包煙,一包中華,一包其它相對低端一點的產品;在山東,也是每桌上有兩包煙,但煙支是拆開后,分散放在餐桌上,供客人拿取;在無錫,桌上通常是五包煙,兩包「中華」,兩包黃金葉或蘇煙,兩包雙喜。結婚人數減少后,婚禮上的用煙數量仍遵循以前的風俗習慣,這就導致用煙數量的整體減少。
那么,結婚用煙結構提升了嗎?
據小編的調研與觀察,比較微弱。結婚作為個人乃至兩個家庭的人生大事,在各項費用開支上一般都是盡力托舉。卷煙作為「門面」,早在多年前就在當地卷煙消費、日常消費的平均水準之上。比如,在石家莊市場,主流消費水平在20元/包左右時,婚慶用煙已經是中華(硬)+鉆石(西柏坡1949)的配置。
而今年輕群體中理性消費與消費降級并存,年輕人對「面子」不再過度看重,所以婚慶用煙雖有產品上的變化,但并不會有結構上的明顯提升。據筆者所知,目前石家莊人中有不少將云煙(軟珍品)、玉溪(初心細支)作為婚慶用煙使用,平均結構并未有明顯提升。
當下,年輕群體吸煙數量下降,且受文明吸煙、室內禁止吸煙等社會法制條例與文明的束縛,「無煙婚禮」在年輕群體中開始流行,即在婚禮現場不敬煙、不遞煙、不吸煙,甚至還在桌牌、迎賓牌上醒目標準無煙標識。年輕群體會用邀請明星、網紅駐唱,新人或伴郎伴娘節目表演等方式活躍現場,整體效果并不差。這一方式對婚慶用煙無疑是有巨大打擊的。
「春江水暖鴨先知」,婚慶用煙生態的變化,工業商業早有感知,并做出了一系列的改變。
先是從「婚慶用煙」到「喜慶用煙」的概念轉變。
強調生活處處有歡喜,歡喜就用喜慶煙,將結婚用煙的場景無限細分到生活中的每一個場景中去。
再是從婚慶用煙到戀愛用煙的場景轉變。
將結婚用煙的場景向前推到戀愛場景中去,強調戀愛時的甜蜜情誼。這一做法是符合當下年輕群體只戀愛不結婚的大潮流的。
比如,雙喜(勿忘我)的場景之一就是「想起你,感到甜蜜」,并用嘴棒升溫變色的黑科技進行配套互動,這像不像是戀人羞紅的臉龐?
第三,做高端精致的婚慶用煙產品,以結構換規模。
比如,芙蓉王(硬紅寶石)、玉溪(細支初心)在婚慶市場較為流行。相比老牌婚慶用煙,在結婚上做了有效提升。
第四,營銷的目標群體從面向「新人的父母」向直接面對年輕群體轉變。
以前,年輕人結婚大都由父母操辦,父母在婚慶用煙的選擇上有較大的話語權,在產品購買時會兼顧社會評價與自我審美,這就導致了婚慶用煙市場的大一統化。
如今,年輕人在婚慶用煙消費上話語權逐漸加重,用自己的審美標準、價值判斷去選擇用煙。這就讓非紅包卷煙、個性化卷煙、新煙等非傳統觀念上的婚慶用煙有了「參加婚禮」的機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