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提到煙民,腦海里可能立刻浮現出“吞云吐霧”、不顧他人感受的形象。但如今,時代變了,煙民們也在悄然發生改變,他們逐漸意識到,吸煙不僅僅是個人的小愛好,更關乎公共衛生和社會文明。
最近,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常常能看到一群身著藍馬甲、頭戴白帽子的控煙志愿者。他們走街串巷,耐心勸導市民不要在戶外隨意吸煙。令人欣喜的是,大部分煙民都挺配合,并未出現想象中“暴脾氣老煙槍”的場面。
這一轉變的背后,是煙民們對吸煙危害認識的深化。他們開始明白,吸煙不僅損害自身健康,還會讓周圍的人吸入二手煙,影響他人健康。這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煙民們也逐漸領悟。他們開始理解控煙的重要性,支持無煙環境的建設。畢竟,誰不想生活在一個清新、健康的環境中呢?
當然,這也不是說煙民們一下子就都成了“文明標兵”。畢竟,吸煙習慣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掉的。但咱們得看到,煙民們正在努力。他們開始尋找吸煙點,不再隨意在公共場合吸煙;他們開始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盡量不影響他人;他們甚至開始主動向身邊的人宣傳控煙政策,成為控煙的“民間大使”。
在南京路步行街,一位記者在勸阻吸煙者時,就遇到了這么一位“明白人”。記者剛開口,他就主動熄滅了煙,并笑著說:“我知道,吸煙有害健康,也影響別人。我這就去吸煙點抽。” 這看似簡單的舉動,實則是煙民文明素質提升的一個縮影。他們開始理解控煙的意義,開始支持無煙環境的建設,開始自覺規范自己的吸煙行為。
當然了,煙民文明素質的提高,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控煙志愿者們作為這場“無煙革命”的先鋒隊,他們的努力讓更多的煙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健康的影響,也讓更多的煙民開始支持無煙環境。政府加強了控煙宣傳,讓煙民們開始主動了解控煙政策;企業設立了吸煙點,引導煙民前往指定區域吸煙;普通市民也積極參與控煙宣傳,勸阻他人不要在公共場所吸煙。這些努力共同營造了無煙環境。
然而,煙民文明意識的提升還需要一個過程,他們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導和幫助。但值得欣慰的是,隨著治理的深入,煙民們的配合度越來越高,一個良好的氛圍正在形成。控煙志愿者們的“藍馬甲”似乎成了一種無聲的力量,很多吸煙者在得知這是上海在推進室外游煙治理后,主動前往吸煙點,用行動支持了無煙環境建設。這種變化不僅體現在城市形象上,更關乎每個人的生活質量。煙民們開始自覺遵守控煙規定,主動將煙頭放入滅煙袋,用實際行動支持了無煙環境。同時,他們也期待更多場所能設立吸煙點,減少二手煙危害。
煙民素質的提升,需要法律保障、社會共治和煙民自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法律層面,需加快修訂控煙法規,增強執法力度,讓控煙政策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在社會共治層面,需加強宣傳倡導,提升全民意識,讓控煙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煙民自身也需增強自律,踐行健康生活,將控煙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煙民文明素質的提高,是一場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持久戰。但我們已經看到,煙民們正在用行動證明,他們開始理解控煙意義,支持無煙環境,并以實際行動響應治理。他們作為社會的一員,在這場變革中展現出了積極態度。他們開始主動了解控煙政策,配合志愿者勸導,甚至在得知是新規后表示歉意。這種變化,體現了煙民們對控煙的理解在加深,對無煙環境的支持在增強。
展望未來,煙民文明素質的進一步提升,還需各方繼續努力。政府需完善法規,強化執法,讓控煙政策更加嚴格、有效;社會需營造氛圍,增強共識,讓控煙成為每個人的共同追求;煙民需持續踐行,共筑“無煙”新風尚,讓無煙環境成為城市的新名片。
總之,煙民文明素質的提高,是社會進步的體現,也是城市發展的需要。它關乎每個人的健康,關乎城市的形象,更關乎社會的文明程度。讓我們期待,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煙民們能與城市攜手共進,共繪“無煙”新畫卷。在這場從“煙海”到“無煙”的優雅轉身中,煙民們將以更加文明、健康的姿態,迎接更加美好的未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