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紅書#煙圈了攝影#話題下,一種獨特的“氛圍感吸煙”現象正悄然興起,這背后反映出中國“Z世代”在消費與視覺傳達中的獨特心理與行為模式。
“氛圍感吸煙”:儀式化消費新風尚
“Z世代”成長于物質生活豐富和信息爆炸的時代,具有強烈的個性和文化自信,追求在傳統定義中的出類拔萃。在這種背景下,“氛圍感吸煙”成為了一種儀式化消費。
“氛圍感吸煙”并非局限于特定地區或人群。在舟山,約拍中男生抽煙情緒氛圍感照片備受關注。拍攝者會精心挑選夜晚朱家尖有光照的黃墻作為場景,通過專業器材和參數設置,捕捉男生點煙特寫、吸煙閉眼展現憂郁表情、吐煙時眼神迷離等瞬間,搭配黑色衣服,營造出強烈的氛圍感。在廣州,大學生林雨桐發布的“黃昏天臺吸煙”九宮格迅速走紅,獲得1.2萬點贊。照片中,濾鏡下的煙霧宛如一層輕柔的薄紗,呈現出莫蘭迪色系,如夢如幻,指尖的香煙與城市天際線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幅完美的畫面,仿佛將人帶入了一個靜謐而又充滿詩意的世界。
而在其他城市,如上海,也有不少年輕人熱衷于在復古咖啡館、藝術畫廊等場所拍攝“氛圍感吸煙”照片。不同職業的“Z世代”也參與其中,有攝影師以“氛圍感吸煙”為主題創作系列作品,有網紅通過展示此類照片吸引粉絲關注。
這種氛圍感吸煙的拍攝,不僅僅是為了記錄吸煙這一行為,更是為了營造一種特定的情緒和氛圍,滿足“Z世代”對于儀式感和獨特體驗的追求。他們通過場景布置、服裝搭配、動作加持等,以滿足自己對高品質氛圍感照片的需求。這反映出“Z世代”在消費觀念上的轉變,他們不再僅僅滿足于物質產品的消費,而是更注重消費過程中的體驗和情感滿足。
視覺傳達:孤獨敘事與多元心理交織
在氛圍感吸煙的視覺傳達中,孤獨是一個重要的主題。他們在吸煙時表現出的憂郁表情、迷離眼神以及深思的姿態,都傳達出一種孤獨的情緒。這種孤獨感可以引發觀者的共鳴,讓他們在照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小紅書“一個人吸煙”話題下,32萬篇筆記記錄著深夜便利店獨酌、機場候機廳沉思等場景,每支香煙都成為對抗孤獨的圖騰。
除了孤獨感,對社交認同的強烈渴望也是“Z世代”參與“氛圍感吸煙”的重要心理因素。在社交媒體時代,獲得他人的關注和認可對于年輕人來說至關重要。“氛圍感吸煙”的照片往往能引發他人的點贊、評論和關注,讓他們在虛擬社交中獲得滿足感。同時,通過營造獨特的氛圍感,他們也在塑造自己的個性形象,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獨特品味和生活態度。
心理學研究揭示,吸煙行為與孤獨感存在雙向強化機制。美國信諾保險公司曾對“Z世代”和吸煙人群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Z世代”的孤獨感指數比千禧一代高出18%,而吸煙人群的孤獨感又比非吸煙人群高27%。“Z世代”年輕人在“氛圍感吸煙”中被具象化,他們希望通過吸煙儀式獲得短暫的社交認同。
當然,這種孤獨并非消極的,而是他們對于自我內心世界的一種表達。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尋找一種情感上的寄托和宣泄。
社會影響:積極引導與理性反思
“氛圍感吸煙”現象的興起也帶來了一些社會影響。一方面,它可能會對青少年的價值觀產生誤導。小紅書等平臺上大量關于氛圍感吸煙的內容分享,可能會讓一些青少年認為吸煙是一種時尚、有個性的行為,從而增加他們嘗試吸煙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這種現象也對公共健康意識和社會文化氛圍產生沖擊。“氛圍感吸煙”的流行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人們對吸煙危害的認識,當這種行為成為一種時尚潮流時,可能會在社會上形成一種不良的文化氛圍,影響社會的健康發展。
此外,這種儀式化消費也反映出“Z世代”在面對壓力和孤獨時的一種應對方式。他們通過營造氛圍感吸煙的場景,來尋求一種心理上的慰藉和釋放。從社會層面來看,我們需要加強對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導,讓他們意識到這種儀式化消費背后的本質,尋找更加健康、積極的方式來應對生活中的壓力和孤獨。
“Z世代”將煙草消費從生理需求升華為符號儀式, “氛圍感吸煙”現象更是儀式化消費與孤獨敘事在視覺傳達中的體現,它反映了“Z世代”獨特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模式。我們需要以客觀、理性的態度看待這一現象,引導“Z世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消費觀,讓他們在追求個性化和儀式感的同時,也能保持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