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煙葉、煙梗、嘴棒、煙機……處置廢棄煙草專賣品可不是直接“丟棄”那么簡單,哪項處置不當,都有可能產生不良影響。
近年來,湖北省煙草專賣局聚焦專賣內管工作高質量發展,堵漏洞、破梗阻、探盲區,持續提升廢棄煙草專賣品處置質量與監管水平,有效化解了廢棄煙草專賣品流入卷煙制假窩點和用于生產煙堿的風險,有力護航了湖北煙草高質量發展。
“湖北煙草產業鏈完整、齊備,產生的廢棄煙草專賣品數量大、品種多,處置方式不一,給內部專賣管理監督帶來巨大壓力。”湖北省局黨組書記、局長顧厚武說,“通過探索變‘廢’為寶、點‘廢’成金、銷‘廢’務盡等處置方式,我們構建起制度嚴格、責任明確、流程清晰、督查高效的廢棄煙草專賣品監管閉環,確保不讓湖北成為卷煙制假的源頭、卷煙制假原料的源頭、非法提取煙堿原料的源頭。”
變“廢”為寶
煙葉廢棄物遍布田間地頭、工廠車間,其監管涉及農工商內外貿,事關大局、影響全局。
湖北省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建成明確要求,全省煙草商業系統要站在維護煙草專賣制度、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強化源頭治理,一手抓頂層設計,一手抓制度落地,切實增強做好煙葉廢棄物監管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
經過細致調研,2020年8月,湖北省局印發《湖北煙草商業系統煙葉廢棄物全過程閉環監管體系建設實施意見》,針對地市級局、煙葉產區、復烤企業、工業企業、進出口公司、肥料企業6類責任主體單位,分環節梳理出26項風險點,明確煙葉廢棄物處置和監管責任,規范處置方式和工作流程,推動實現管理和處理的主體責任到位、專賣監管措施和服務工作到位、一旦出現非法用途打擊處理到位。
結合工業企業實際,湖北省局督導湖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建立“1+N”內管制度體系(“1”是指《內部專賣管理監督工作細則》,“N”包括《煙葉廢棄物處置管理辦法》《報廢煙機和零配件處置管理辦法》《廢棄煙用專賣材料處置管理辦法》《報廢成品煙處置管理辦法》等),進一步明確管理職責、管理要求、處置流程、處置方式、處置標準、監管要求和責任追究,切實加強廢棄煙草專賣品全品類、全流程處置監管。湖北中煙下轄各生產點與屬地煙草專賣局、煙葉復烤企業、煙葉廢棄物處置企業簽訂四方協議和規范經營承諾書,嚴格按照相關管理辦法,規范處置廢棄煙草專賣品,保障煙葉廢棄物處置安全、環保、高效。
針對不適用煙葉處置方面的痛點、堵點、盲點問題,湖北省局內部專賣管理監督處組織恩施州局牽頭,襄陽、十堰、宜昌等地市級局參與,與湖北中煙無縫對接,共同打造煙葉廢棄物監管新格局。
經過積極探索,恩施州局目前已經搭建好制度體系的“四梁八柱”,進一步抓實煙葉種植全程規范、織密內管外打監管網絡、找準變“廢”為寶的路徑方法,構建了煙葉廢棄物全過程一體化監管格局。同時,湖北煙草工商企業、政府部門、社會力量協同共治,作用于煙葉生產經營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形成了全員參與、全鏈聯動、全域覆蓋、全程閉環的監管體系。
去年9月,湖北省局在恩施召開全省煙葉廢棄物規范處置閉環監管現場會,通過現場會完善、推廣恩施經驗,著力解決煙農手中的煙葉廢棄物處置問題,推動全省煙葉廢棄物監管向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邁進。具體而言,就是在依法依規的前提下,引入市場機制促使煙農手中的煙葉廢棄物資源實現循環利用:由當地煙農專業合作社集中收集煙農手中的煙葉廢棄物,在鄂西卷煙材料廠加工成生物有機肥后兌現給煙農,既幫助煙農變廢為寶,又從源頭上降低了監管風險,具有“破冰”作用和示范意義。
此外,湖北省局還將肥料處置企業納入監管,在日常監管與定期檢查基礎上開展“飛行檢查”,要求處置企業對到貨清點、生產投料等環節進行全程視頻記錄,一旦發現違法違規問題立即啟動“熔斷”機制,暫停或取締其廢棄煙草專賣品處置權,確保閉環監管落到實處。該監管方式也為行業規范性文件的制定提供了創新經驗和實踐參考。
點“廢”成金
在湖北煙草看來,處置廢棄煙草專賣品既要在過程中嚴控,更要在源頭上“巧”防,以技術創新實現點“廢”成金、“廢”盡其用。
在卷煙生產中,因為機組故障、原料缺陷等原因,會產生空頭、漏氣、缺濾嘴等不合格煙支。以往,生產企業會將這些煙支作為廢棄物處理,但一旦出現監管不力情況,廢棄煙支就極易流入不法分子手中。
2020年,湖北省局聯合湖北中煙襄陽卷煙廠開展技術攻關,通過激光切割技術成功實現報廢煙支回收利用。
該技術利用激光切割定位準、損耗少的特點,不僅能回收常規煙支,還能避免其他切割方式所引起的爆珠破碎污染煙支、煙絲問題,使廢棄煙支的煙絲回收率由40%提升到78%,既為卷煙廠節約了成本,也從源頭上降低了廢棄煙草專賣品的監管風險。
著眼降“廢”、控“廢”,湖北省局聯合湖北中煙在卷煙廠技術改造過程中加裝相應廢棄物處置設施,加強廢棄煙草專賣品源頭收集、整理、監管。比如,湖北中煙武漢卷煙廠通過技術改造實現廢棄煙草專賣品機械化打捆成件,減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監管風險。
在湖北省局的監督指導下,湖北中煙新業薄片公司積極開展利“廢”試驗,對卷煙廠廢棄物中的中長煙梗和零碎煙絲進行再利用,實現點“廢”成金。去年,該企業全年收集使用工廠廢棄煙草專賣品1012噸,制成薄片成品789噸。今年預計全年收集使用工廠廢棄煙草專賣品2000噸左右,預計可節約成本400萬元。
此外,對于廢絲束、廢嘴棒等廢棄輔料,湖北省局通過垃圾焚燒發電進行處置,最大限度實現“廢”盡其用、不留隱患。
銷“廢”務盡
2017年以來,湖北銷毀廢棄煙機設備541臺(套)。如何把這些廢棄煙機銷“廢”務盡、不留后患?這是湖北省局實踐探索的又一重大課題。
銷毀廢棄煙機,看似只需一個“銷毀”動作,其實包含環環相扣的諸多流程——煙機所有者要走內部報廢審批流程,進行財務下賬處理,然后向專賣內管部門提出銷毀申請,擬定具體銷毀方案;專賣內管部門后續要進行銷毀監管等。
倘若哪個環節監管不力,就有可能導致廢棄煙機銷毀不徹底,一旦煙機流入地下非法煙廠,就成了一顆危害正常卷煙生產經營秩序的毒瘤。
經過湖北煙草工商企業的不懈努力,一個監管銷毀廢棄煙機的管理閉環目前已經成功運行:湖北去年銷毀163臺(套)報廢煙機,均由相關企業現場砸毀、整機切割,由屬地煙草專賣局現場監督,并以拍照、攝像等方式記錄,再由專賣人員專人專車全程押運交由鄂州市煙草專賣局接車清點、辦理交接手續,最終集中運到鄂州市一家鋼鐵企業,將報廢煙機化為滾滾鐵水,實現源頭防范、一管到底。
面對監管節點多、流程鏈條長等痛點,湖北省局還通過企業微信實現管理信息從“一天周轉”變為“即時送達”;開發廢棄煙草專賣品處置在線審批程序,將審批時間由過去的一周縮短至一天,實現數據多跑路、人員少跑腿,提升了監管效率。
“通過服務、技術、監管、效能創新,推動人盡其責、處‘廢’有道,全省廢棄煙草專賣品處置工作規范有序、安全高效。”湖北省局內管處處長李剛說,“我們將在標準化、規范化、數據化上下功夫,進一步提升廢棄煙草專賣品監管水平,為湖北煙草‘走在前列’作出新貢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