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垂金線,桃吐丹霞。
陽春三月,走進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煙區,一副春耕圖躍然眼前。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洗禮的廣大煙農、基層工作人員搶抓時間,春耕備播。在基層煙站,工作人員正在發放化肥、地膜等生產物資。在育苗大棚里,機器轟鳴,工人們帶著口罩裝盤播種。在煙田,煙農們或在整地起壟,或在挖窩施肥。而在杜關煙站物資發放現場,一場別開生面的“煙農小課堂”正在進行,帶著口罩的煙農們保持間隔,圍成一個半圓,分享種煙經驗,交流種煙心得。
曬一曬,分享優良品種成績單
給煙農搭臺,讓煙農唱戲,以這種讓口口相傳方式分享種煙經驗、提高培訓成效是杜關煙站創新培訓模式的新舉措。
“去年俺種了14畝云煙99,交售煙葉2000余公斤,上等煙近1700公斤,畝產值近4400元,賣煙總收入6萬多……”北王村煙農張先紅分享優良品種成績單時,顯得特別自豪。
聽罷張先紅的種煙收益,同村的紀邦應不屑一顧,不等張先紅話落,便搶過話茬:“你那算個啥,俺種了23畝云煙99,交售煙葉3700多公斤,上等煙3200多公斤,畝產值4700多元,總收入將近11萬……”
見倆人較上了勁,北王村煙葉專干張海濤急忙上前打圓場:“去年咱村930畝煙葉全部種的是云煙87、云煙99,總產量13萬多公斤,總產值378萬余元,畝平產值3635元,上等煙比例82%,煙葉各項指標均高于全站平均水平。鄉親們收入都不差。俺家13畝云煙99,交售煙葉2100多公斤,上等煙1900多公斤,畝產值近5000元,賣了6.4萬余元。”張海濤打完圓場,更顯牛氣。
……
用這種“打擂臺”方式曬收入,是杜關煙站創新培訓模式的一種新嘗試。聽罷大家發言,郭杰站長喜不自禁道:“今天培訓的第一個目的達到了,大家收入一個比一個高,足以證明選優品種的路子算是走對了!”
講一講,話說“一優兩轉”新主張
按照課堂安排,郭杰圍繞“一優兩轉”開始了講座:“剛才,北王村3戶煙農分享選優品種成績單,大家應該有所啟發。眼下,計劃資源稀缺,生產市場需要的煙葉,才是真本事。我們要圍繞‘一優兩轉’路徑,一抓施肥,二抓栽期前移,三抓結構優化,四抓成熟采收。”他整理了一下臉上的口罩,接著說:“在施肥方法上,要做到早施、深施,條施與穴施相結合;在施肥結構上,增加鉀肥施用量及施用次數,在豆漿灌根時配合鉀肥進行灌根,大田后期正反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2-3次,確保煙苗早發快長,為檸色轉橘色、上部轉上等奠定基礎。”郭杰講到此處,煙農豎起耳朵,生怕拉下每一個細節。
郭杰見大家提起了興致,遂提高了嗓門:“在栽期前移上,要因地制宜,原則上5月15日前移栽結束。在大田管理上要抓好三點:要舍得‘打’。要狠下心來打掉下部5-6片、上部2片,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確保中上部煙開片成熟。中部煙要‘穩’,上部煙要‘等’。要耐住性子,等充分成熟,這樣的煙葉才容易烘烤。裝炕要反復‘挑’,挑出成熟度一致、品種一致的煙葉進同一個炕房烘烤。”
郭杰一席話,使在場的老把式煙農茅塞頓開:沒想到增收還有這么多道道,看來抱著老觀念是不行了,也得按照“一優兩轉”新要求,去照葫蘆畫畫瓢了。
說一說,暢想種煙增收新打算
聽了北王村煙農分享的品種優化成績單,回味一下郭杰講解的“一優兩轉”技術要點,顯眾、民灣等村的幾位煙農受到啟發,紛紛交流發言,暢想今年種煙增收新打算。
“以前,俺總擔心栽期前移會影響產量收入,還是按照老習慣栽煙,結果收益很差,還被當成反面典型大會點小會提。今年,俺一定要改變老習慣,把煙葉種好管好烤好。”顯眾村老煙農駱謀平首先表了決心。
“俺去年種的也是云煙99,畝產值不到2000元。原因是俺總舍不得打掉下部那幾片葉,更糟糕的是,由于栽期偏晚、施肥不當,上部煙葉開片不好,烤出來的煙葉買不上等極。今年俺一定要狠下心來,打掉下部那幾片葉。”說起種煙收益,北王村的陳大超后悔不迭。
“俺去年第一年種煙,由于是新地,十幾畝煙葉長的特別好,村里人都說俺要發了,可最后卻事與愿違。因對烘烤技術掌握不好,烤出來的煙葉不是青就是黑,十幾畝煙葉賣了不到2萬塊。今年俺一定要下勁學習烘烤技術,不信烤不出好煙來。”草店村貧困戶劉彥方信心十足地說。
聽罷大家互動交流,郭杰總結說:“眼下正是春耕備耕關鍵時候,希望大家回去抓緊整地起壟,一邊搞好疫情防控,一邊做好春耕生產。”小課堂下課時,在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