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江村以村集體為主體種植烤煙,迎來了發展新機遇。沈志程攝
5月25日,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同德鄉意江村黨支部書記梁國繁站在山坡上,望著山下層層疊疊的煙葉隨風搖曳,心里有說不出的喜悅。這些綠油油的煙葉,承載著村集體增收的希望。
受當地石漠化影響,地處靖西市西北部的意江村脫貧任務艱巨。截至目前,全村尚有37戶148人未脫貧。不僅如此,村集體經濟發展也困難重重。看著村集體賬戶上的5000元錢,梁國繁夜夜睡不著覺。
去年,梁國繁與村兩委一班干部本想大干一場,引進了百香果種植項目。但天不遂人愿,受氣候和市場等多重因素的影響,本想扭轉頹勢的他們一年下來不僅一分錢沒賺到,還虧進去3萬。
“對照上級脫貧要求,村子成了名副其實的‘空殼村’,這個窟窿太大了。”每每開會,梁國繁總是感到壓力如山。
“梁支書,有個事情想和你說一下。”2月17日,就在大家一籌莫展之際,靖西市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同德煙站站長陸振宏找上門來,“咱意江村今年烤煙種植任務是850畝,現在還有318畝的煙田沒有落實……”
最近幾年,百色煙區出現了新情況。煙農們通過種煙走上了致富道路。為了改善生活環境,部分人選擇到城區生活、發展。這就出現了煙農流失的現象。
“現在臨時找人難度很大。”正要組織村兩委成員開會的梁國繁腦中閃過一個念頭,立即向身邊的干部們投去了詢問的目光,“你們說,以村集體為主體發展烤煙,能不能行?”
“烤煙種植是村里的傳統產業,去年全村種植烤煙900多畝。”
“烤煙產業可是咱市重要的扶貧產業,有完善的增收體系。”
……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紛紛對梁國繁的說法表示贊成。
會議結束后,村兩委決定——種煙!脫貧增收!
說干就干,第二天,梁國繁跨上摩托車,到同德鄉找鄉黨委書記梁俊仕進行了專題匯報。經過一番思考,梁書記答應幫助解決啟動金的問題,并決定安排兩位有種煙經驗的村干部負責管理。
2月底,318畝土地流轉到位、50萬元產業扶貧基金到位、兩位脫產管理煙田的干部到位。在嚴格落實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梁國繁帶著大家甩開膀子干起來了,待耕的地塊里響起了機器的轟鳴聲,整地待栽工作迅速啟動。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梁國繁的決定就像在一池春水中丟了一顆石子,漣漪越蕩越大。與意江村同樣面臨煙農流失的果老村、新民村村集體迅速跟上,每個村各發展烤煙150畝。隨后,有類似情況的“空殼村”紛紛前來取經。
靖西市局(營銷部)根據各村情況,從煙地、煙基設施配套等方面進行了嚴格的合同審查。
讓梁國繁最想不到的是,百色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和靖西市委組織部對他們越來越關注,在多次調研后給予了專業化服務和資金支持,解決了他們遇到的難題。
靖西市局(營銷部)還專門成立了專責小組,為村里送去了煙苗;組織專業化服務隊,提供整地、起壟、覆膜、培土等全程機械化服務,消除了村集體的后顧之憂。
想起煙草企業既給政策又送服務的做法,梁國繁心里有說不出的感激。站在山坡上,他看到負責管理煙田的村委會副主任黃精概和村民們正在靖西市局(營銷部)煙站人員的幫助下,在煙田里投放蠋蝽,防治煙青蟲。
眼前這幅農人辛勤勞作的場景讓他突然覺得,以村集體為主體發展烤煙這條路走對了:如果一切順利,售煙收入預計會達到100萬元,除去還款、成本和分紅,村集體純收入能有10萬元。加上村集體閑置房屋的出租金,“空殼村”將一去不返。
想著想著,梁國繁覺得充滿力量。迎著午后陽光,他輕快地向黃精概他們走去,加入了勞作隊伍。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