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沙壩烤煙地(供圖)
近日,云南省龍陵縣木城鄉魚塘埡口社區的煙農們忙碌開了,采煙、穿煙、烘烤、扎把,又迎來了一年的烤煙豐收季。
據介紹,2020年保山市龍陵縣木城鄉魚塘埡口社區共種植烤煙520畝,其中有300多畝主要種植在一個名叫河沙壩的地方。河沙壩地處深山峽谷中,一條小溪順著峽谷緩緩流淌。小溪兩邊是一株株枝干粗壯、葉片寬大肥厚的烤煙,這些烤煙順著峽谷走勢,形成了一片綠色的“煙海”。然而,這些長勢喜人的烤煙,卻是從石頭旮旯里“鑿”種出來的。
走進龍陵縣煙葉種植基地,煙農陳和再正頂著烈日、穿梭在自家的煙地里忙著采摘煙葉。2019年他家在這兒“鑿”種了8畝烤煙,有5萬多元的收入。今年,他家“鑿”種了10畝,目前已經全部進入采收的關鍵時期。對于每一片煙葉,陳和再表示來之不易:“別的地方栽煙用鋤頭,我們河沙壩栽煙用鎬子,一家一年都要換上4-5把鎬子。栽煙壓薄膜,別的地方用土,我們用石頭,壓煙腳也是用石頭。”
原來,河沙壩一帶由于山高谷深,早些年峽谷上游經常發生泥石流,近年來泥石流才稍微平穩,經年累月沖刷出了一塊藏在深山里的沙石地。當地老百姓的耕地有限,一些村民在前幾年開始打起了這塊“石頭林”的“主意”。
劉連翠和兒子正在理煙扎把(供圖)
煙農劉連翠一家屬于較早到河沙壩開挖“鑿”種烤煙的煙農之一。回憶當初,劉連翠邊理煙扎把邊說:“我們這兒土地扁窄,田地這幾年產量不高,后來我們發現河沙壩這塊石頭地,就過來撬開大石頭,用鎬子鑿出小坑栽種,每一年手都要磨出血、磨出泡、磨出層層老繭,鎬子挖爛幾把,再加上悉心管護,才使得烤煙在這兒‘安家落戶’。剛開始那幾年,泥石流還不太穩定,有時辛辛苦苦栽種出來的烤煙,還來不及采收完,泥石流轟隆隆一來,全部被淹沒,白白浪費心血。這幾年好多了,每年都有收成,煙的品質也不錯,畝產達到3-4擔,畝產值達到5000元左右。去年我家栽了30畝收入有15萬余元,今年又擴種了一點,或許烤煙收入能達到近20萬元。”
看見第一批到河沙壩“鑿”種烤煙的煙農收入不錯,隨后許多村民開始相繼在這塊沙石地上“鑿”種烤煙,大家都戲稱這是“山河老爺”送來的財富,要好好珍惜。見到李賽芹一家時,她和丈夫正忙著穿煙準備送入烤房烘烤。李賽芹說:“看見寨子里的人到河沙壩栽煙的效果不錯,我們也就跟著去種。雖然很苦很累,但種出來的每一片煙很不錯。去年我家種了15畝,毛收入有6萬元多。今年的烤煙已經開始采收,總的感覺不錯。”
大家戰天斗地、不怕苦不怕累,才有了今天的這片郁郁蔥蔥的烤煙。如今,整片河沙壩300多畝的烤煙年收入達到100多萬元,年收入最高的煙農達到近20萬元,促進了23戶煙農增收致富。
困難面前不低頭,敢叫日月換新天!只要創新思路,沒有破解不了的難題,石頭縫里求生存,這兒的民眾譜寫了石頭旮旯里的“神話”,昔日閑置的“沙石灘”華麗轉身為了忙碌的“金煙灘”。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