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園組的武石邦回來種煙了!”這一消息一經傳出,立馬在馬莊村引發波瀾,村里人七嘴八舌議論開來。這個說,石邦看不上種煙這活兒,想著出去干大事哩,轉了七八年又轉回來。那個說,七八年過去了,石邦又回來種煙,看來外邊的世界不好混,還是在家種煙最穩當。
大家口中的武石邦,今年40歲,家住河南省三門峽市盧氏縣橫澗鄉馬莊村。那天見到他,兩口子倆人正在煙田里中耕除草。年輕的武石邦給人的印象是干練、精明。
問起時隔七八年后為啥又返鄉種煙,武石邦顯得有點不好意思,還是在妻子的鼓勵下,才道出了事情的原委。
武石邦說,七八年前,他是個年輕的老煙農,每年種煙一二十畝,收入總在七八萬上下,手里總是覺著很寬裕,從來沒有為錢發過愁。2012年,子女到了上學的年齡,為了照顧子女,只好丟下種煙的活計,一家人租房住在城里,一邊打工,一邊照看孩子。
武石邦說,原來想著,只要手腳勤快,在哪都能掙到錢,可是七八年下來,情況不是這樣。由于自己沒有技術特長,有的只是一把力氣,只能靠賣苦力掙錢。這幾年,主要在礦山上干洞子活。說起來,在礦山上干,遇到好活,一天能掙三四百塊,聽起來很高,但實際上,一來這樣的好活不是天天有,正常情況每天也就二三百塊,一月下來說破天也就七八千塊。一年最多干五六個月的活,撐死了能掙三四萬塊錢,除去一年開支,手里總是緊巴巴的。二來在井下干活,空氣不好,對人身體傷害大不說,關鍵是太危險,不能長干。說起這幾年在外闖蕩的經歷,武石邦一臉的無奈。
去年,孩子可以住校了。在謀劃今后打算時,妻子說,兩個孩子眨眼功夫就要上高中,上大學了,指望在礦山上干活掙那點錢,除去開支不落啥,到時候孩子上學,手里沒積蓄可不行,這得想想辦法,找個掙錢的門路。
“這些年煙葉價格上漲了,種煙效益不錯。聽說咱們村的李邦牛這幾年種煙,每年收入總在十五六萬,要不咱們也回去種煙吧?”武石邦試探著說。
“可中!我這兩天也想著這事呢。我聽說咱們村好多人這兩年種煙都發了,在城里買了房,有的還買了小轎車。咱們家里有地,有炕房,加上咱有種煙經驗和技術,種煙肯定能中!”妻子的語氣很堅定。
當他把返鄉種煙的想法告訴照村收購點負責人馬建方時,老馬意識到,這是培養種煙接續隊伍,穩定和壯大種煙力量的好機會,當即表示支持,說,沒問題,我給你解決合同的事,你們只管種吧。合同問題解決了,武石邦沒有了后顧之憂。
夫妻同心,黃土成金。小兩口想到了一塊兒,干活的勁頭倍增。去年冬天前,夫妻倆對第二年準備種煙的地塊進行了深翻、耙磨。今年開春,武石邦早早做好了栽前各項準備,施肥、起壟、定穴、蓋膜、移栽,各項農事在煙站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有條不紊地進行。如今武石邦家的20畝煙葉苗齊苗勻,生長旺盛、健壯。
武石邦望著眼前的煙田,臉上顯得有點激動,高興地說,七八年沒有種煙了,新技術、新方法知道的不多,以后要向煙站技術人員請教,把煙葉種好。談起今后的打算,武石邦說,今年算學學手吧,等技術熟練了,逐步增加面積,擴大規模,每年種上個四五十畝,趁著現在年輕,好好干,先給兩個孩子攢足上學的錢,然后,再干幾年,到城里買套房子,再買臺車。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