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星駕著水稻收割機為種植戶收割水稻。 楊美林攝
我種煙近三十年了。瞧,這座三層小洋樓和門前的那輛小汽車都是種煙賺來的。
以前,我只身一人在外從事建筑工作,沒賺到錢反而欠了不少外債,一家人擠在兩室的土坯房里,一到下雨天屋頂就滲水,那日子真是不敢想象。如今,我在家種煙,一年到頭有十幾萬元的收入,誰還愿意背井離鄉去打工哩!
2008年以前,我每年種煙只敢種五六畝。那時,田里的路跟田埂一樣窄,一下雨就成了爛泥路,給煙田澆水要走很遠去挑。2008年,煙草公司幫我們修了路、水渠、烤房,2009年春天翻耕煙田時,我就能開著拖拉機去田里了,而且田邊就有水渠,澆地再也不犯愁了。
后來,煙草公司推廣機械化作業,我便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先后購置了起壟機、旋耕機、培土機、植保一體機等。有了這些“大家伙”幫忙,種煙變得輕松多了。
烤煙采收結束后,煙田有好幾個月的閑置期,我先后種過蔬菜、藥材、水稻。2016年,福建武平煙草帶領煙農搞多元化經營,并依托煙農專業合作社與武平縣農業龍頭公司簽訂產銷協議,以“企業+基地+農戶”的形式生產綠色優質水稻,我們東崗村被確定為生產基地之一。
得知這一消息后,我想,有煙草公司牽頭,又有大的農業公司合作,肯定“有賺頭”,便第一時間報名種植水稻。
種植綠色優質水稻并不像普通水稻那樣簡單,必須嚴格按照農業公司制定的技術方案操作,水稻要經過企業檢測合格后才予以收購。于是,在水稻種植各環節,我一點兒也不敢馬虎,常常跑到農業部門咨詢水稻種植技術。施有機肥時,我更是用秤稱好,把有機肥分裝成一袋一袋的,以免出現多施或少施的情況。在育苗、插秧、防治病蟲害等環節,我都要再三確認過方案后才開始干。同村人見我如此較真,還常常打趣地稱我“李專家”。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我種的水稻質量經檢測超出了農業公司的標準,因此,畝產值比別的種植戶高出100元左右,達到了1600元/畝。加上農業公司對農戶的補貼,2016年,我種的30多畝水稻實現凈收入2萬多元。這一年,加上種植烤煙的收入,我一共賺了8萬多元。
我們這里一年可種兩季水稻。到了水稻收割季節,往年大家都是從外地找收割機來收割,成本是150元/畝。東崗村共種植水稻1000多畝,我細細一算,要是有了自己的收割機,一年光給大家收割水稻就能賺上一大筆錢。
發現了商機我既激動又有些犯難:購買一臺收割機,農業部門給予5萬元左右的農機補貼,但自己還得掏10萬元;水稻收割是個搶節令的活兒,一個人作業一天才能收割30畝左右,單打獨斗顯然不行。后來,武平梁野煙農專業合作社建議我牽頭組建一支機耕隊。于是,我立馬邀請平日里要好的煙農朱遠承、朱其林、陳東偉來家里吃飯,并將這個賺錢法子說了出來,果然得到了他們的響應。
2017年,我們4人聯合出資購買了3臺收割機。在武平梁野煙農專業合作社的幫助下,我們與東崗村水稻種植戶簽訂了長期承包協議,并給予煙農130元/畝的優惠。得知消息后,周邊村子的煙農也請我們去收割水稻。2017年,收割一季水稻,我們的機耕隊就賺了17萬元左右。村里還有不少農戶種了兩季水稻,于是當年我們就收回了購買收割機的30萬元成本。
這些年來,我一直都是種煙大戶,今年種植煙葉60畝,預計收益能達到十多萬元?,F在,我可是村里有名的致富能手。對我來說,致富很簡單,跟著煙草公司干就對了!
福建省武平縣城廂鎮東崗村煙農 李發星口述 福建武平縣局(分公司) 楊美林整理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