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云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大龍潭鄉綠溪村大木箐組的施云春第一次拉著采摘的769公斤大馬士革玫瑰花到玉溪擎禹科技有限公司交售,看著拿到手的近萬元現鈔激動不已。
沿著“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產業扶貧之路,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扶貧模式,讓曾經帶著年過六旬體弱多病的母親和先天殘疾散失勞動能力的弟弟艱辛度日的建檔立卡戶施云春開始走上種花栽煙增收、社會保障兜底的脫貧致富路。
從“精準識別”到“精準幫扶”,從“輸血扶貧”到“造血扶貧”,五年脫貧攻堅,峨山縣堅持規劃引領、主體帶動,實現產業脫貧開發全覆蓋。通過發展高原特色現代農業,讓像施云春這樣的3325戶建檔立卡戶過上了幸福新生活,讓35個貧困行政村增強了發展內生動力,“兩不愁”質量明顯提升。
精準識別精準幫扶
為了讓施云春早日脫貧摘帽,2015年,掛包干部協調玉溪擎禹科技有限公司無償提供2000株種苗,殘聯組織志愿者幫扶將5畝苞谷地改種大馬士革玫瑰。2019年,又為他協調到5萬元小額貼息貸款,增種了2畝金邊玫瑰。精準幫扶、精準脫貧,讓施云春沿著玫瑰鋪就的脫貧致富路過上了好日子。
在大龍潭鄉迭所村,94戶建檔立卡戶的門頭上全部安上了二維碼門牌。打開微信掃一掃,廣大群眾看到精準識貧“不走偏”,建檔立卡戶看到精準扶貧“不走樣”,掛包干部看到精準脫貧“明白賬”。這是駐村工作隊開發的“迭所村智慧扶貧信息平臺”,成為推進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舉措。
從實施“回頭看”到推進動態管理,峨山縣組織駐村工作隊員、縣鄉部門掛包干部、鄉村組干部,對全縣3.7萬農戶、13.1萬農村常住人口進行甄別遍訪,最終鎖定1個貧困鄉、35個貧困行政村、3325戶建檔立卡戶、11938名貧困人口。
五年脫貧攻堅,峨山縣緊緊抓住貧困對象精準識別“牛鼻子”,按照“一人不漏、一人不錯”“應納盡納、應退盡退、應扶盡扶”要求和“兩公示一比對一公告”程序,嚴把貧情分析、入戶調查、數據對比等關鍵環節,認真開展貧困對象識別,實現了扶貧對象精準化和動態化管理。
深入實施“掛包幫”“轉走訪”,做到落實幫扶責任,摸清對象家底,找準致貧原因,制定幫扶措施,確保投入產出,明確脫貧時序。廣泛開展“六個一”活動,宣傳脫貧攻堅政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舉辦“自強·誠信·感黨恩”主題活動,增強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五年脫貧攻堅,峨山縣緊扣“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扎實推進貧困人口“戶戶清”。
全力推進干部下沉“面對面”共商脫貧之策,做到脫貧摘帽“一戶一策”;“實打實”研究脫貧措施,做到精準對標“缺什么補什么”;“人對人”落實幫扶責任,做到專人專項、措施到位;“硬碰硬”監督考核,做到工作倒逼、責任倒查。
規劃引領特色發展
富良棚鄉在扶貧開發整鄉推進中確立“兩點串一線、沿線布珍珠、一心展兩翼、四業同推進”戰略布局。通過鞏固提升烤煙、油菜、畜牧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柑橘、核桃、蔬菜、水果等特色產業,引進企業帶動產業,持續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
打贏脫貧攻堅戰,興旺產業是關鍵。峨山縣制定《峨山縣產業扶貧三年行動計劃》和《峨山縣產業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提升實施方案》,聚焦貧困地區和特困群眾,以富良棚貧困鄉和35個貧困行政村為重點,實施特色化、創新化、集體化產業扶貧開發。五年全縣累計投入產業扶貧開發資金5632.12萬元,發放信貸資金2.35億元,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不斷增強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自我發展能力。
立足自然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形成“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特色優勢產業,讓貧困村有一至二個主導產業,貧困戶有一項以上增收致富主業。沿著特色化產業扶貧開發之路,大龍潭鄉大力推動貧困村組發展玫瑰產業,帶動種植結構調整,形成3000余畝種植面積,綜合產值超過2000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玫瑰之鄉。
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和“家庭農場+貧困戶”合作模式,鼓勵脫貧對象以土地、林地等生產資料折價入股,建立長期穩定的增收渠道。沿著創新化產業扶貧開發之路,小街街道大維堵村發揮政府產業扶貧資金撬動作用,通過集體資產入股方式,引進企業建成山地雞養殖場,在增加村組集體收入的同時,確保全村69戶258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年均每人獲得120元集體資產分紅。
探索符合市場經濟條件的集體經營新機制,確保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增加貧困群眾資產性收益。沿著集體化產業扶貧開發之路,富良棚鄉婀娜村通過土地流轉,把扶貧項目形成的固定資產作為村集體股本,引進企業建成2200畝柑橘種植基地,發展強基惠農“股份合作經濟”,實現了村組集體資源、資產和財政投資保值增值,壯大集體經濟。
主體帶動產業興旺
玉溪擎禹科技鋪就玫瑰產業脫貧致富路,峨山縣輝軒養殖有限公司打造萬頭生豬養殖扶貧基地,峨山縣紅楹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立足“峨山采園”平臺發展綠色種植助力脫貧攻堅,化念鎮鵝城食府帶動建檔立卡戶特色養殖脫貧致富……
峨山縣立足主體興產業、產業帶脫貧思路,制定實施《峨山縣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脫貧攻堅獎補辦法》。通過扶持培育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施“萬企幫萬村”行動,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建檔立卡戶建立以入股分紅、訂單生產、電子商務、打工就業為主要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構建“產業+主體+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
截至目前,全縣扶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91戶,其中57戶直接帶動2222戶建檔立卡戶8865人實施產業扶貧,帶動戶數占全縣建檔立卡戶總數的66.8%,帶動人口占全縣貧困人口總數的74.3%,實現對有產業發展條件的建檔立卡戶的全帶動。
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下,峨山縣產業扶貧組織化程度不斷提升,有力推動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優質糧食、特色經作、特色畜禽、經濟林果、煙草、花卉、中藥材等特色產業覆蓋全縣貧困地區,規模化、市場化程度大幅提升。
2019年,峨山縣對全縣1166戶烤煙種植建檔立卡戶進行種植直補,實施貧困地區煙葉提質增效。全縣建檔立卡戶交售煙葉99.3萬公斤,交售收入2736.45萬元,畝均收入達3667.18元。
截至2019年,峨山縣蔬菜產業覆蓋35個貧困行政村,涉及建檔立卡戶1503戶,發展溫帶水果產業,涉及建檔立卡戶491戶。向全縣建檔立卡戶發放家畜超過4200頭、家禽超過10萬只。14個貧困行政村323戶建檔立卡戶流轉土地4943畝。
從精準幫扶到特色發展,再到主體帶動,峨山縣五年脫貧攻堅,產業興旺讓人民生活更幸福。監測數據表明,2019年,峨山縣建檔立卡戶貧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0309元,較上年增收1706元,同比增長19.8%。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