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一點一滴巧降本,一分一厘常增效。
面對企業降本增效的難題,煙草員工積極動腦筋、出思路、搞創新,堅持控成本、巧改造、深挖潛,一些閃耀著群眾智慧和集體才智的革新和發明不斷涌現,凝聚成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蓬勃之力。今天,為您采擷幾個典型案例,介紹來自基層一線的小發明小創新。
從小米粒大小的包衣種子到烘烤后金燦燦的煙葉,從播種綠色到收獲金黃,近8個月的時間里,彎弓剪葉器“嶄露頭角”,水肥一體化滴灌技術“大顯身手”,如今,一幅智慧增效、科技降本的新畫卷正在四川鹽源6萬余畝煙田里徐徐展開……
“土”門道里的彎弓剪葉器
“‘白蓮座’水上漂,‘綠娘子’隨風舞,看我彎弓剪煙苗,省時省力快又好!”今年煙葉育苗期間,走進鹽源縣黃草鎮泡木林村育苗點,鹽源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梅雨煙站煙技員王地權邊念著自創的打油詩,邊向育苗戶們展示自己的最新發明——彎弓剪葉器。
只見他迅速把苗盤放到架子上,抓起下端橫竿上的鋼絲,瞇著眼睛一瞄,手一松,瞬間,一盤煙苗整整齊齊被削去了“頭”。
“它的工作原理是靠橡皮筋拉住鋼絲回彈的瞬間,達到剪切的效果,下面的裝盤卡座可調節,能滿足不同高度煙苗的需求。”王地權介紹說,“不僅如此,鋼絲消毒還特別方便,只需用浸過消毒液的毛巾一擦就完成。而且,鋼絲與剪葉刀片相比,煙苗切口處接觸的面積更小,染病的概率也小得多。”
“看起來還可以,一天可以剪多少呢?”老煙農吳永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
“咱們試試不就知道了?”
說干就干,王地權和吳永華夫婦一人端苗盤,一人剪,一人把剪好的煙苗搬回,剪完一棚,剛好40分鐘。
吳永華一合計:“手工剪葉一天最多剪一個中棚,一個人工一天100元,30個棚的煙苗,三次葉剪下來,人工費都得花上幾千元,用剪葉器能省不少錢哩!”
烤煙細活多,育苗、剪葉、施肥……都需要大量人手,特別是一到農忙時節經常遇到雇工難的問題;用剪刀剪葉不僅費時、費力,還可能錯過剪葉的最佳時機。
正是對用工難體會頗深,吳永華才更懂得剪葉器的珍貴,兩百元的成本,他立刻去做了兩個。
兩次剪苗下來,吳永華對這個彎弓剪葉器越發滿意了,感嘆道:“現在不僅要會種煙,更要‘慧’種煙吶!”
煙地里的“補水神器”
“滴答滴答……”5月20日,筆者在鹽源縣果場標準化示范片看到,嫩綠煙苗的根部,晶瑩剔透的小水珠從黑色小管子里有節奏地滴了下來。
放眼望去,黑色的管網密布,如同煙田的脈絡,延伸向每個角落,正源源不斷地給每株煙送去養料。
隨著近幾年氣候變化,煙苗移栽后一個月,都要經歷高溫、干旱的嚴峻考驗。
“有了這個滴灌,只需要輕輕扭動主管上的按鈕,就可以對不同長勢的煙苗和缺水缺肥情況‘對癥下藥’,自動給煙苗根系輸送水分和養分,實現水肥同步管理,省時省力。”樹子洼合作社社長張朋云說起水肥一體化滴灌的好處,滿是感慨。
馬棚子水庫新煙區煙農趙慶松卻有另外一番感受。現在用滴灌澆水施肥,什么時候澆水?一畝煙要兌多少肥料?完全不用操心,按煙技員的“方子”去執行就好了。
趙慶松算了一筆賬,人工一天最多可追肥5畝,他家112畝煙每天需要22個工,三次追肥下來光是人工費就得上萬元,而今年安裝了滴灌,自己僅需要出10元/畝的安裝費,一年澆水加追肥支出才一千多元。
“便捷澆水,按方施肥,煙地里的煙株十分整齊,能降低成本,還能澆得更精準、到位,這樣種煙,我們十分有盼頭呀!”趙慶松感嘆道。
此外,新能源烤房的引進解決了熬夜加煤的煩惱,煙夾的發放解放了煙農編竿的雙手……從煙葉生產人工化、機械化再到信息化,“智慧煙草”已經在這片黃土地上生根發芽,從“會”種煙向著“慧”種煙不斷邁進,煙田里,正燃起新的希望。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