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昌縣局(分公司)甘竹煙站煙技員羅賢華(右)向煙農講解煙葉打頂技術要點。
黎川縣局(分公司)組織黨員到黎川縣新莊烤煙專業合作社幫助群眾采摘菌菇。
黎川縣新莊烤煙專業合作社社員在大棚里采摘菌菇。
2018年,煙草行業援建的黎勝惠民水庫正式投入使用,在灌溉下游2.9萬畝農田、為全縣居民提供飲用水的同時,還在防汛抗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日,記者在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付坊鄉楊家村看到,一座座嶄新的民居整齊排列,寬敞的水泥路上,不時有村民駕駛各類農用車駛過。
“2018年,我種了十幾畝煙葉,毛收入7萬多元,當年就摘了‘貧困帽’!”楊家村村民王潤根笑著對記者說。在楊家村,許多村民依靠種煙實現脫貧。
楊家村的變化,是近年來撫州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依托煙葉產業助力脫貧攻堅工作成果的一個縮影。
“做好扶貧工作、促進煙農增收是煙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工作內容。”撫州市局(公司)黨組書記、局長、經理肖紅武說,撫州市局(公司)積極探索、主動作為,在扶貧方面不斷取得新成效。
先鋒引領
——脫貧攻堅路上,一名黨員一面旗幟
“過去我們家房子破破爛爛,多虧李書記幫助我們脫了貧,住上了新房子,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廣昌縣塘坊鎮新民村村民唐家裕近日對記者說道。
唐家裕口中的李書記,是撫州市局(公司)駐新民村第一書記李小軍。2015年6月,李小軍經過單位選拔,被選派到新民村開展扶貧工作。
圍繞群眾關注的難點焦點問題,李小軍帶領駐村扶貧工作隊開展了扎扎實實的工作。他們幫助村里3戶老人、5戶危舊房村民建了新房,幫助36戶村民通上自來水。此外,他們還對有種煙意愿的村民進行技術培訓,培養種煙能手78人,在新民村建立了“煙葉—白蓮”輪作產業模式。
在新民村村委會黨員活動中心,相關規章制度、黨員責任清單、脫貧攻堅工作概況等都上了墻,一目了然。“李書記幫助村黨總支完善規章制度、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和專題黨課學習,增強了村里黨員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豐富了工作方式方法,激發了大家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熱情。”新民村村委會主任劉榮賢說。
如今,新民村貧困戶42戶140人已全部實現脫貧。
像李小軍一樣扎實開展扶貧工作的黨員干部在撫州市局(公司)還有很多。
目前,撫州市局(公司)系統掛點幫扶貧困村12個、結對幫扶社區1個;成立扶貧工作隊11個,派駐駐村干部26人,其中駐村第一書記11人。
今年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撫州煙葉產區基層黨員干部以身作則,迎難而上,切實為貧困農戶解決困難。
宜黃縣神崗鄉大山口村煙農夏貴才今年種植煙葉30畝。受疫情影響,在外地的他無法及時返回村里對煙葉進行施肥蓋膜。宜黃縣局(分公司)及時組織黨員干部幫助其施肥蓋膜,按時完成煙葉移栽。
“多虧了煙草公司黨員干部的幫忙,要不然今年煙葉生產的前期投入就打水漂了。”移栽完成后,夏貴才如釋重負地說,“煙葉是我家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我家靠種煙實現了脫貧致富。”
在撫州,像夏貴才這樣的鐵桿煙農有1319戶。
“煙葉產業是撫州煙區群眾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我們沒有理由不把煙葉發展好。”撫州市局(公司)副經理周華鳳說。為此,撫州市局(公司)緊緊圍繞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行業高質量發展要求,以黨建為引領抓好隊伍建設,以市場為導向筑牢發展根基,煙葉質量持續提升、煙農收益逐年增加。
在黎川縣新莊煙葉產業綜合體內,記者見到墻上貼著一塊紅底黑字的牌子,上面寫著“黨員崗位責任區”,并配有黨員照片,詳細標明黨員的崗位職責。“按照‘一名黨員一面旗幟’的目標,每名基層黨員負責一片責任區域,指導煙農高標準開展煙葉生產,以點帶面,發揮示范帶動效應。”黎川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饒冬明說。
廣昌縣頭陂鎮頭陂村61歲的貧困煙農李紹平養殖了100多只土鴨。今年年初,他養殖的土鴨基本處于滯銷狀態。春節期間,李紹平因摔傷臥病在床,這更讓他愁眉不展。
有著十多年黨齡的頭陂煙站站長余廣明得知李紹平的情況后,立即主動購買了李紹平的10只土鴨,并在朋友圈積極推薦“頭陂土鴨”。一周內,李紹平養殖的土鴨全部售出。
今年以來,撫州市局(公司)黨員干部主動擔當,積極為貧困地區的扶貧產品找銷路,幫助貧困戶銷售了1395.5公斤菌菇、1150公斤蜜桔等農產品,幫助多名貧困群眾解決了就業問題,用實際行動踐行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錚錚誓言。
產業扶貧
——貧困群眾靠“金葉”敲開“幸福門”
“依靠種植煙葉,我們村里越來越多的村民蓋起了新房、買了小汽車。”說起村里的新氣象,樂安縣萬崇鎮池頭村黨支部書記邱文武感慨道,“煙葉產業讓我們這個落后村換了新面貌,讓村民們摘了貧困的帽子。”
在撫州煙區,像池頭村這樣靠煙葉種植擺脫貧困的村子還有很多。
撫州市局(公司)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途徑,把煙葉工作作為推動產業扶貧的重要載體,提升脫貧攻堅效能。他們把煙葉種植計劃、特色品種、項目實施等向貧困地區傾斜,在煙葉生產關鍵環節大力開展專業化服務,增強貧困戶“造血”能力。
2015年以來,國家級貧困縣樂安縣、廣昌縣煙葉種植規模占全市比例一直不低于44%,并在近兩年增加至50%左右。去年,全市貧困村累計種植煙葉12萬余畝,貧困戶種煙累計收入達7900萬元。
2017年,池頭村村民彭添秀的丈夫去世了,她一個人種田支撐整個家庭,在省吃儉用的同時,還要借錢供孩子讀書。
去年,彭添秀嘗試種植了27.4畝煙葉。為了盡快提高像彭添秀這樣的新煙農的種煙技術,煙站技術員們經常把他們集中起來進行培訓,在田間手把手、面對面教授技術要領。在每一個生產環節,撫州市局(公司)都會邀請彭添秀參加“百村千戶”技術培訓。
2016年,撫州市局(公司)啟動煙葉生產技術“百村千戶”培訓工程以來,在各煙區累計開展培訓232次,培訓煙農6.81萬人次。
如今,依靠種植煙葉,彭添秀家里蓋起了新房。彭添秀今年種煙31畝。她計劃今年交售完煙葉后,就把新房精心裝修一下,再購置一些新的家具家電。
“去年,我靠種植煙葉賺了6萬多元。”彭添秀說,“丈夫的去世給我和家庭的打擊非常大。現在我依靠種植煙葉脫貧了,感謝煙草公司的幫助,讓我又樹立起生活的信心。”
“煙站的技術人員經常到田里指導,種植煙葉并沒有我一開始想象得那么難。”彭添秀告訴記者,“合作社還成立了專門的烘烤和專業化分級隊伍,收煙前他們就到家里來指導,還幫我們把煙葉運到收購點去。”
彭添秀口中的合作社指的是金農煙葉種植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于2012年在樂安縣局(分公司)的幫助下組建成立。它的成立進一步帶動了池頭村及周邊村莊250戶煙農做精做強煙葉主業,充分發揮了煙葉產業“當年種植、當年致富”的優勢。
“這樣的專業合作社在樂安縣共有2個,有力推動了全縣煙葉生產的專業化、現代化。”樂安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鐘鳴告訴記者,通過支持合作社發展,全縣煙葉生產專業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撫州市局(公司)制定了精細的管理措施,將降本增效理念落實到煙葉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全市煙葉生產專業化育苗率100%,專業化烘烤率66%,專業化分級率100%。隨著各項專業化服務的開拓與推廣,煙葉生產勞動強度明顯降低,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撫州煙農種煙畝均用工從2016年的25個下降到2019年的17個。
為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撫州市局(公司)還要求基層煙葉收購站點嚴格按照“入戶指導、集中分級、約時定點”的專業化分級散煙收購要求,有序開展煙葉收購工作。
在廣昌縣,為了讓村民更好地掌握種煙技術,廣昌縣局(分公司)組織工作人員向農戶發放科學種煙小冊子,到農戶家中進行指導,使每一戶種煙戶都能掌握煙葉生產實用技術。隨著測土配方施肥、煙蚜繭蜂防治煙蚜、專業化烘烤等技術和措施的落地,廣昌縣煙葉生產水平顯著提升,烘烤損失率逐年減低。
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2018年,廣昌縣頭陂鎮柯樹村煙農吳忠財的28畝煙葉遭受風災、雹災、洪災,近三分之一的煙葉絕收。就在吳忠財一籌莫展的時候,廣昌縣局(分公司)黨員干部及時為他送來救助金,指導他開展災后自救,并幫他聯系保險公司獲得理賠。在煙草部門幫助下,柯樹村2018年成功摘掉國家級貧困村的帽子。
“我們以煙葉產業幫扶為核心,通過多樣化生產方式助力煙農增收。”撫州市局(公司)煙葉科科長張友武介紹說,他們堅持用好政策,提升煙葉質量、保障煙農利益。
多元增收
——幫扶村靠多元化經營拓寬小康路
8月初,黎川縣新莊煙葉產業綜合體內,菌菇種植項目迎來了大豐收。
“在合作社里做工,干一天有100元收入,一年下來能攢不少錢。”今年68歲的貧困戶堯長文說。如今,當地貧困戶都入股新莊烤煙專業合作社的菌菇種植項目。堯長文就是菌菇種植項目的股東兼工作人員。
今年,黎川縣作為撫州唯一一個啟動了產業綜合體建設的核心產煙區,在落實好煙葉種植標準化技術、提高煙葉生產品質的前提下,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合理利用煙葉生產基礎設施設備,推動多元化經營項目發展,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在煙草部門的幫助下,新莊烤煙專業合作社引進了一條菌棒自動化生產線,進一步擴大菌菇生產規模。
“在煙葉生產空閑期間,我們指導煙農利用煙葉生產基礎設施開展多元化經營,充分發揮煙葉產業的資源優勢和合作社的組織優勢,更有效地促進煙農增收、農業增效。”饒冬明說。
“烤房避光、通風,內部結構適宜,且煙葉種植烘烤的時間段與菌菇栽培時間正好錯開,適合作為育菌室。”新莊烤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堯三才說。
2018年年底,菌菇種植項目平均為每位入股貧困戶增收約6000元。2019年,合作社擴大種植規模,為每位入股貧困戶增收約1萬元。
近年來,撫州市局(公司)積極引導煙農專業合作社延長產業鏈,在做精做強主業的基礎上,加強與龍頭企業和科研單位合作,引導鼓勵合作社利用閑置育苗大棚、密集烤房、農機具等開展多元化經營,探索以煙葉為主業、多元化產業融合發展的模式,促進煙農增收。在合作社的組織下,煙農積極開展煙后特色作物種植,多元化產業培育成效顯著。
“從竹蓀、黃金菇等食用菌種植到黃梔子、白芨等中草藥培植,再到西瓜、秋葵等瓜果蔬菜種植,我們根據各煙葉產區實際,因地制宜引導村民開展多元化經營。”周華鳳告訴記者,2017年至2019年,全市煙農多元化產業產值達7.8億元。
為增強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撫州市局(公司)幫助合作社注冊了“云峨峰”和“華蓋山珍”兩個品牌,加快品牌培育和市場開拓進程。目前,“云峨峰”品牌的產品已列入撫州市政府采購名錄。
今年年初,撫州市煙農的多元化經營產品銷路因疫情受到一定程度影響。4月,看著收獲的菌菇,本該沉浸在豐收喜悅中的堯三才為了菌菇銷路憂心忡忡。黎川縣局(分公司)了解情況后召開了座談會,經過協調溝通,將合作社菌菇項目列為扶貧定點采購項目,有效緩解了菌菇的銷路問題。
為發展多元化產業、幫助村民拓寬產品銷路,黎川縣局(分公司)煙葉科工作人員手把手地教堯三才直播帶貨技巧。5月1日,他們把直播間搬到菌菇種植大棚,組織了一場網絡直播帶貨,當天銷售額就達5萬余元。
“直播帶貨讓消費扶貧事半功倍,為貧困戶解決了特色農產品‘遠在深山人未識’的難題。”饒冬明說,“一方面,我們努力幫助貧困群眾生產品質優良、適銷對路的產品;另一方面,我們跟蹤市場信息、搜集消費者反饋意見,幫助專業合作社找差距、補短板,讓土特產吸引更多消費群體,保障扶貧產業實現良性循環。”
2019年,撫州市局(公司)在全市發展年產值在1000萬至5000萬元的增收項目2個、年產值在100萬至500萬的項目5個,幫扶貧困戶實現脫貧。
夯實基礎
——惠民工程為幸福生活“加碼”
煙渠水長流、煙路通四方、烤房排成行、農機遍田間、大棚連成片……近年來,一批批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和惠民項目在撫州各煙葉產區落地生根,有效提高了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能力,提升了煙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極大改善了煙區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你看那邊山坡上的水塘,是煙草部門投資50萬元修建的,可以保證我們村700畝田地的灌溉。”廣昌縣甘竹鎮龍溪村村委會主任徐繁文指著水塘,對記者笑著說。
以前沒有水塘的時候,當地村民一年只能種一季早稻。現在水源有了保障,村民收了早稻可以再種晚稻。多種這一季稻谷,村民每年畝均能增加400多元純收入。
“為進一步改善貧困地區村民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我們充分發揮行業政策優勢,積極承擔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責任。”周華鳳說。
2015年以來,撫州市局(公司)累計投入基礎設施項目資金3.7億元,建成溝渠1039條、道路425條、塘壩133個、密集式烤房2718座,購置煙草農機3706臺,建成育苗設施884套……全市38個鄉鎮129個村3萬余戶農戶受益。
為推動鄉村振興、支持新農村發展,2015年以來,撫州市局(公司)建設新農村項目點106個。煙草行業援建了黎川縣德勝惠民水庫和宜黃縣鳳岡惠民水庫。黎川縣德勝鎮黎明村、樂安縣山碭鎮山碭村等村子在煙草部門幫助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黎川縣河流較多,每年汛期都有發生洪澇災害的隱患。同時,受地勢地形的影響,黎川部分山區地勢高差顯著、坡形多變,容易發生山洪暴發、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災害,且這些災害具有突發、頻發、群發等特點,對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利影響。
“我們這里經常發生水災,水毀煙田的事情時有發生。同時,水蓄不起來,汛期過后又容易干旱,不利于煙葉種植。”黎明村黨總支書記李清華說。
讓李清華至今難以釋懷的是,2010年6月18日的一場強降雨讓村里煙葉近乎絕收,“許多村民辛苦了一年的希望就這么沒了,心里真是不好受”。
“煙農的困難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煙區的需求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惠民工程的建設既是出于煙葉生產的現實需要,更是對煙區干部群眾強烈期盼的回應。”在肖紅武看來,解決了煙區水患、暢通了煙區道路,發展的根基才會穩定。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和情懷,撫州市局(公司)將幫扶資金投入到當地發展最需要的地方。在撫州煙區,一條條機耕路縱橫煙田,一個個壩塘錯落有致,一座座烤房拔地而起……
“自從有了水庫水壩,澇可蓄水,旱可放水,再也不受災了。”黎明村53歲的煙農堯長根種煙13年,他心里從未像今天這樣踏實過。
“水庫把汛期的洪水蓄起來,既能減輕防洪壓力,保障河道兩岸百姓安全,減少經濟損失,還能發揮灌溉、供水等作用。”饒冬明說。
德勝惠民水庫不僅解決了德勝鎮和下游兩個鄉鎮2.9萬畝農田的灌溉用水,保障了黎川全縣約8萬人的生產生活用水,還在防汛抗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得益于煙草部門對基礎設施的投入,撫州各煙區正向著“煙葉強、煙區美、煙農富”的目標穩步前進。
數字是最好的明證。在撫州市局(公司)的精準幫扶下,2016年,全市系統對口幫扶的56戶貧困戶182人脫貧;2017年,61戶貧困戶193人脫貧;2018年,36戶貧困戶79人脫貧,廣昌縣退出國家級貧困縣行列;2019年,66戶貧困戶275人脫貧,樂安縣退出國家級貧困縣行列;今年以來,撫州煙區已實現全面脫貧,脫貧攻堅工作進入鞏固成果階段。
本文圖片均由撫州市局(公司)提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