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金春忙著將蘋果裝車 /鄧楚瑜 攝
龍金春的“辦公室”不小,占地面積有30多畝。
龍金春的“辦公室”在哪兒?
10月6日,乘車從市區沿城際公路出發往北走20多分鐘,先來到鎮上,再從鎮上沿連鄉路往東行駛至小龍潭村小組,20余分鐘后,龍金春的“辦公室”盡收眼底——一片占地面積有600多畝的蘋果園。
這個蘋果園位于龍金春居住的小山村旁。“你們的辦公室沒有我這個‘辦公室’大吧?”得知來意后,正忙著將剛采摘下來的蘋果裝車的龍金春詼諧地說。
龍金春是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西三鎮戈西村委會小龍潭村的一名煙農,今年33歲,種烤煙有10個年頭。作為這個蘋果園的長期聘用人員之一,3年多來,龍金春負責照管其中近40畝、4000株蘋果樹的“生活起居”。
忙完手里的活計,坐在蘋果樹下,龍金春打開了話匣子:自己幼年的時候,父母不幸去世,在親戚照料下,他和長10歲的姐姐相依為命。成家后,為了維持全家的生活,他在當地煙草部門的幫助下開始種植烤煙,一家人的日子慢慢有了起色。
雖然溫飽不愁,但受制于自家土地面積不多的情況,龍金春一家的年收入處于貧困線以下。2016年初,龍金春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2016年12月,由上級部門牽頭,小龍潭村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引入了一家農業投資公司在村里發展蘋果種植。龍金春有6.3畝土地在蘋果種植園的規劃區內,當年的土地流轉金有7500多元,且此后每畝的土地流轉金逐年上漲50元。
在龍金春看來,雖然每年的土地流轉金、到蘋果園打工的收入還行,但種植烤煙才是最穩當的經濟來源。憑著“烤煙+”,2017年,龍金春一家順利脫貧。
△童春麗在采摘蘋果 /鄧楚瑜 攝
除了龍金春,小龍潭村小組還有另外7人在蘋果種植園長期打工,童春麗便是其中之一。童春麗和龍金春同歲,14年前,她從鄰村嫁到了小龍潭村。
回憶起當時的情況,童春麗很是感慨。那時的小龍潭村沒有任何規模化產業,種植烤煙是鄉親們的主要經濟收入。依靠種植烤煙,鄉親們的生活有了堅強保障,小龍潭村跟上了時代發展的步伐。
和龍金春一樣,從2018年開始,在蘋果種植園內,童春麗也負責照管著4000株蘋果樹,一年能有近2萬多元收入。自己在蘋果園打工,丈夫負責照管家里種植的14畝烤煙,全家人去年收入8萬多元。
“以前我們到鎮里趕集,交通工具只有農用車。現在好了,大多數人都買了小汽車,不要說到鎮里,到城里(市區)逛逛,也不是問題了。”童春麗說,現在村里超過一半的人家都有了“四個轱轆”,比如她家就有兩輛,一輛農用車,一輛越野車。
去年,小龍潭村58戶農戶有46戶種植烤煙,總收入220萬元。沐浴著新時代的春風,小康生活悄然來到了這個彝家小山村。
中秋國慶期間,市場需求旺盛。因口感好、品質佳,小龍潭村種出的蘋果頗受歡迎,龍金春和童麗春及同事們更忙了。蘋果園內,龍金春負責裝車,童麗春和其他人負責摘蘋果,默契的配合下,1個多小時便裝好了一車蘋果。蘋果運出去,工錢拿到手,這是對龍金春、童春麗及鄉親們在蘋果園辛勤勞作的最好回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