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轉自《東方煙草報》
近來讀《張居正大傳》,對明代政治家張居正所創的“考成法”感觸頗深。
明朝后期,政局混亂,內憂外患,大廈將傾。對于當時的政局,《張居正大傳》中有這樣一段描寫:“法令、章程,一切的一切,只是紙筆的浪費。幾個腦滿腸肥的人督率著一群面黃肌瘦的人,成日辦公,其實只是辦紙!紙從北京南紙店里出來,送進衙門,辦過以后,再出衙門,經過長短不等的公文旅行以后,另進一個衙門歸檔,便從此匿跡銷聲,不見天日?!?/p>
“辦公皆辦紙”,沒有人將政令當回事。在這樣一種惡劣的政治環境下,張居正設計并推行起了“考成法”,使國家一定程度上轉回了正軌。
張居正所創“考成法”的主要方針是“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六部(主管全國行政事務的最高機構)和都察院(官署名,明代最高的監察、彈劾及建議機關)把所屬官員應辦的事情訂立期限,分別登記在三本賬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冊,另一本送六科(明官制,全名六科給事中,輔助皇帝處理奏章),最后一本呈內閣(明皇帝的最高決策機構)。二是六部和都察院按賬簿登記,逐月進行檢查,對所屬官員承辦的事情,每完成一件,注銷一件,反之必須如實申報,否則處罰;六科亦可根據賬簿登記,要求六部每半年上報一次執行情況,違者限事例進行議處;最后內閣同樣亦依賬簿登記,對六科的稽查工作進行查實。
從“考成法”的內容看,其相當于現代企業所普遍實施的目標與績效管理?!白鹬鳈?#xff0c;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用今天的話講就是明確戰略目標,理清崗位權責,建立獎懲機制,統一考核要求。通過“三本賬”建立起的多層次的目標計劃、監督執行、績效考核、激勵反饋的管理機制,更是現代企業目標與績效管理的精髓。
在張居正的大力推行下,“考成法”保障了整個機制的順暢運行,也提高了政治體制的整體效率。但在張居正死后,由于“考成法”給每個知府、知縣都制定了明確的政績指標,完不成要降職。年份不好收成差時,官員為保頭上的烏紗帽,欺壓老百姓交稅,老百姓沒錢交就流落他鄉,變成流民而時常聚眾起義。為了緩解當時的社會矛盾,“考成法”便被廢除了。
用今天管理學的眼光看,張居正創制“考成法”無疑是個劃時代的創舉。現代西方管理學中的MBO(目標管理理論)、KPI(關鍵績效指標)等管理方法與手段與“考成法”的思想高度吻合。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考成法”的成熟度受到了政治環境的極大制約,朝廷用度的龐大與地方經濟發展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加之“考成法”對目標缺乏上下調控的靈活性,以致于它走向了窮途末路。
從張居正“考成法”的成敗中,筆者以為,它對現代企業完善目標與績效管理,有著極大的借鑒意義。比如企業雖然設置了嚴格的目標與績效考核體系,但執行中仍存在“辦公皆辦紙”的現象,那是因為缺乏科學的監督機制。“考成法”之所以能夠做到嚴格執行,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監督機制的健全,對“三本賬”的“三級督察”,不僅來自各衙門和都察院,還來自六科和內閣的層層監督,從而在制度上保證了執行的嚴肅性。
設想后來當政者碰到不好的年景能把目標調整一下,而不是將“考成法”全盤廢除,或許明朝還能迎來一個中興的時代。這一教訓告訴我們,目標與績效管理應是個動態管理的過程?,F代企業內外部環境都在發生著變化,目標與績效管理也必須保持必要的靈活性,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指標體系,根據企業內外部環境變化及時調整績效目標,使目標可達到、可執行。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