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法庫消息 眾所周知,煙草行業絕大多數工業企業和相當一部分商業企業都已經建立了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GB/T28001-2001)。這對于加強安全生產管理,保障員工人身安全和國有資產的安全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作為一種現代的科學管理體系,它要求企業的職業健康安全方針必須包含兩個最基本的承諾,第一個承諾就是全員參與的承諾,也就是說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建立與保持不僅僅是安全部門自己的事情,而是上至局長、經理,下至科員、員工都要參與到體系的運行中來,這與《安全生產法》的立法宗旨是高度一致的。第二個承諾就是遵守法規的承諾。這里所說的法規指的是廣義上的法規,也就是所有與安全生產和管理相關的法律規范的總和。如何對“法規和其他要求”(4.4.2)這個條款進行正確的理解與實施,成為管理體系運行的關鍵。在本文中,筆者將自己的一些關于法規和其他要求的理解與大家分享。
一、對所識別的法規進行分類管理。我國的法規層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的規定,一般分為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部門規章、自治條例、單行條例、地方政府規章和標準等八大類,筆者建議將有關安全生產的法規按照這些標準分類進行識別和管理,比如法律層面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等,行政法規層面的主要有《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等等,以此類推,一直識別到標準。這樣,既有利于從總體上把握法規的識別情況,又有利于根據不同級別的法規來制定本企業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二、正確理解違反法規與不可容許風險因素的關系。在2001版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中,對于不可容許風險因素的判定中,有一條是違反了法律法規的要求,很多單位在體系運行過程中,一碰到違反法律法規的事情,就將其定性為不可容許風險因素,筆者認為如此一概而論是有偏頗的。這是因為法律法規的規定當中,有一部分是禁止性條款,一般表述為“必須”怎么樣,“要”如何如何,“不得”有某種行為,“應當”做某事。而標準當中對于不可容許風險的判定一般指的是違反了法律法規的禁止性的規定,除此之外,違反了一些沒有具體說明的、可做可不做的條款,一般是不應當被判定為不可容許風險的。因此,在具體工作當中,萬不可將違反法律法規當成是判定不可容許風險唯一條件。
三、盡可能將法規識別到具體條款。筆者在參加審核活動時經常會發現很多單位的法規清單中“適用條款”一欄中都寫著“全部條款”,這其實是不恰當。從某種角度講,即使是煙草行業的根本性的法規《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也不可能所有條款都適用。例如,沒有煙葉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就不適用煙葉生產經營活動的規定,市場部、配送部就不必識別與專賣執法有關的條款。如果將“適用條款”一律識別成“全部條款”,就不可能做到重點突出,因為全都是重點,也就沒有重點了。因此,各部門、各單位在識別法規時,一定要從本部門、本單位的業務實際出發,找出哪些法律法規是與本部門密切相關的,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四、明確各崗位人員適用的法規及條款。法規的制定都是針對某一特定事項的,要么是事項本身,要么是事項背后的相關工作人員,這就要求我們在識別法規時,要針對不同崗位人員工作內容、流程、風險因素和管理的實際情況對法規進行識別。同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不同崗位的人員所需要關注的重點是不同的,駕駛人員重點關注的是關于交通規則方面的,車輛管理部門重點關注的是車輛強制檢驗、保險辦理、更名過戶遷移等方面的條款,領導層需要關注的是駕駛人員的資質和車輛使用年限等方面的規定,不從事駕駛工作的員工需要關注的是關于行人和非機動車通行的規定。因此,識別法規一定要從工作實際出發,不可千篇一律,確保法規識別的有效性。
五、注意識別和收集地方政府的規范性文件。雖然煙草行業實行的管理體制是“一竿子插到底”的垂直管理,人、財、物、產、供、銷、內、外、貿高度集中,但這并不意味著地方政府的規定就可以置之不理。因為在某些工作中,如果沒有地方政府的配合是根本無法完成的,比如專賣打假方面,如果沒有公安、工商部門的配合,想到破獲案件、實現“兩個至上”是無法實現的。同樣,如果煙草某個企業出了安全事故,地方政府也是有權進行處理的。此外,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也有權對各部門、各單位的安全生產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檢查。所以,對于地方政府出臺的有關安全生產管理方面的指令和規范性文件要更加重視。而且,更加重要的是,與法規相比,地方政府的規范性文件往往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可操作性更強,便于轉化成為企業的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這對于貫徹落實法律法規也是利好的。
六、法規合規性評價要提供相關證據支持。“法規和其他要求”條款除了要求識別適用的法律法規以外,還要求定期對法律法規的合規性做出評價。于是,相當一些單位在對法規的合規性進行評價時,只是簡單地寫為“合格”或“不合格”。合格不知道哪里合格,不合格也不知道哪里出了問題。我們在對法規的合規性評價時可以采用“痕跡化管理”的辦法來實現,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里明確規定生產經營單位要定期組織消防應急培訓和演練,在評價時可以將培訓和演練的照片、培訓記錄附到評價報告后面,這樣,就為合規性評價提供了充足的證據。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