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今天,也就是學習雷鋒日,我都會以雷鋒精神檢查一次自己的意志品質是否頑強,至少不能倒退。所以說我的戒煙成功與巧合在學雷鋒紀念日開始有很大關系。
北京晚報今年學雷鋒的報道開始得早,從2月22日就發出《那個小伙子好像沒有離去……》的回憶。接著又開了專欄連續報道。我對3月5日為“學習雷鋒日”特別敏感,因為我是在這一天戒的煙。結束了自己長達18年的吸煙歷史。
您也許會說,這跟學雷鋒一點不搭界。但我告訴您,我選在這一天戒煙絕非偶然。1980年3月5日,我照常騎車去上班,像每天一樣,一路聽著從某公社高音喇叭傳出的廣播電臺的新聞。可竟沒出現有關學雷鋒的新聞。看當天的重要報紙也沒有有關學雷鋒的重要報道。我覺得奇怪,莫非……我有點憤憤然。看著手中正燃著的煙,我采取了個行動,將煙掐滅——我戒煙了。
其實戒煙并沒這么簡單,在此之前我已作過自我教育,對下定決心戒煙已有了充分的思想準備。3月5日這天戒煙也并非事先選定。但在這一天戒煙確實與學習雷鋒有情感上的聯系,最起碼我是受到雷鋒精神的激勵。所以自那日戒煙后,至今30多年來從未出現過反復。無論在任何場合,任何人勸,只回兩個字:“戒了”。我把戒煙看做是一次對個人意志品質的鍛煉,是一次理性的勝利。每年的學雷鋒日,我都會以雷鋒精神檢查一次自己的意志品質是否頑強,至少不能倒退。所以說我的戒煙成功與巧合在學雷鋒紀念日開始有很大關系。
比“無煙兩會”更大的呼聲
2月23日北京晚報14版發表了一篇關乎公眾健康的文章《全國兩會能否開成“無煙兩會”?》,這是衛生部副部長的呼吁,答案應該是能開成。然而據北京晚報載,以往在兩會現場,還有醫界代表為在樓道中制止某代表吸煙而發生爭執的事。我以為,把兩會開成“無煙兩會”是最起碼的要求,制定嚴控煙害蔓延,慢病漸增的政策才是當務之急。
我國煙民眾多,是煙害的“世界重災區”。我國簽約履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已近10年,但進展緩慢、形象受損,被國際組織授予控煙不利的“臟煙灰缸獎”。我們曾成功舉辦“無煙奧運”、“無煙世博”、“無煙亞運”,得到國際上“無與倫比”的美譽,我覺得還應該樹立“控煙中國,健康全民”的目標。
首先要使煙草業成為“夕陽產業”,煙廠門口,不允許有諸如“科技先導,純凈奉獻”等公開挑戰科學的宣傳;煙盒上吸煙有害健康的字和圖要加大;不要空談公共場所禁止吸煙,不吸煙的人無奈地被動吸煙現狀必須改變;不再讓煙民輕松“過癮”,稅收多煙價高煙民會減少;別再讓戒煙門診門可羅雀,把戒煙的醫藥費用納入醫保甚至給要戒煙的人補貼,吸引戒煙者前往……
我有兩位老朋友,煙齡30年,最近相繼做完肺癌手術,正化療服中藥,都擔心能否度過5年可能轉移期。他們感慨:“老婆孩子管了多少年都沒管住我抽煙,讓他們跟著著急,真后悔不聽勸。這要是有別人管著,或者干脆沒抽煙,有多好!”這話像是癮君子說夢話,想想卻不無道理。這是正在吸煙的、被動吸煙的、已經吸煙致病的人,對遏制煙害的共同呼聲。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