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羅用兩年的時間在瓦爾登湖畔禪悟生命的真諦,他曾寫道:“來到這片樹林是因為想過一種經過省察的生活,去面對人生最本質的問題。”我想,人總需要在適當的時候放慢腳步,審視自己走過或正在走的路,與住在內心的自己對話,才能如梭羅一般,保持思考、保持辯證、保持再出發的勇氣。
2011年的炎夏,我終于結束十多年的校園生活,正式踏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我成為了一名云南煙草人,就在圓通街51號的大樓里,開始蛻變。
還記得報道當天,在913會議室與公司領導相對而坐。吳永明總經理親自參加了公司新人的入職培訓。培訓會上,他對新員工并沒有太多說教,講述的內容卻句句發自肺腑,字字擲地有聲。吳總回憶起自己年輕時的成功與失敗,果敢與忍耐,非常中肯地說道:“年輕人,要踏實,要能吃苦,要能耐得住寂寞。”對面的我,把這句話當成了職業起航的指南針,堅信無論路途何其艱苦,都要堅守這樣的精神,只有守住所相信的,才能收獲力量與希望。
針對新人,公司總會提供更多鍛煉的機會。對我而言,第一項的挑戰便是參與內刊的編制。從尋找廣告公司、參與競爭性談判到草擬合同、策劃雜志、執行一系列編輯工作,每一項任務都如此實在卻也如此陌生。雖然是相關專業畢業,可實際工作時才發現,要讓書本中的知識轉化成為可以應用的實物,這之間絕不是一紙文憑的距離。即便可以利用科學嚴謹的方法撰寫出一篇內容詳實的分析論文,還是仍難以駕輕就熟地編輯出一本散發著油墨香氣的公司內刊。幸運的是,身邊的同事并沒有因為崗位職責的區別而劃分界線,在第一期《展望》出刊前,分管領導和主任事無巨細地帶領我尋找最適合公司形象的雜志編輯方案,部門同事更是全員出動,個個都積極為雜志出謀劃策,為做好內刊而共同努力。在大家同心協力的幫助下,反復修改了20余次,打印出近10冊小樣后,首期內刊終是圓滿付印。
當工作一點點堆上案頭,肩頭的擔子也漸漸加重。但偏偏是最為自信的寫作成為堵在心頭的石頭。辦公室作為職能部門,“寫”是基本功,小到不足百字的簡訊,大到上萬字的總結報告,正是一頁一頁的文字推進著工作的進行。但公文寫作具有特定的語境,也有特殊的用語習慣。用領導的話說:“公文無需辨認寫作的人是誰,只需辨認傳達的信息是什么。”有時一篇不足千字的簡報,我要花上一個上午的時間才能完成,而定稿前往往經歷反復修改,幾乎辨認不出文章的原貌,好幾次我都快要喪失信心,懷疑與遲疑的情緒像是堆積在山頭的厚云,無法散去。但回想起入職時的那份堅定,回想起鼓勵支持我的領導和同事,內心又逐漸平靜。失敗與挫折僅是鋪墊在通往成功道路上的基石,重要的是要懂得放下,要容許成長過程中出現磕磕絆絆,要給予自己調整和適應的時間。現在的自己,漸漸學會仔細從每一次修改的痕跡中尋找蛛絲馬跡,試圖分析修改的原因與行文的思路,保持一顆初學者的心。
或許,住在瓦爾登湖畔的梭羅,在遠離城囂的山野中行走,他讓目光穿過起伏的山巒、穿過叢生的密林,最終卻落在了平靜如鏡的湖面。看見自己,在忙碌的工作與生活中,嘗試與心靈對話,即使身處繁華,也要學會放慢腳步、審視生活,讓心住在寧靜的瓦爾登湖畔。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