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第一次抽煙,緣起于初中時那懵懂的年代。幾個少年朋友聚在一起,躲在村尾那古舊的橋畔底下,吧嘰著從父親口袋里摸來的幾支煙,嗆人的旱煙味在河邊橋底流水的潺潺聲中,將年少時的記憶拉得綿長而悠遠。那時的我,怎么也想不明白一支手指長短粗的紙煙,怎能有如此魔力,讓父親如此為之嗜好?
稍稍長大的時候,我也便離開家到了幾十里外的高中就讀。商店柜臺里琳瑯滿目陳列各種各樣的煙亂花了我的眼也勾起我少年時期對煙的那份久遠的記憶。同鋪的舍友許是此路中人,常常在自習課后拉我到后門的角落里,小心翼翼的從內衣的口袋里摸出珍藏品,遞給我一支,自己也就熟練的打火點上,我也便從最初的惶惑中慢慢的變得從容,幾口煙下肚,煙霧在肚里打了個漩渦,繼而從嘴里、鼻腔中慢慢吐出,煙霧在身邊慢慢的升騰,說不出的愜意悠然,煙也就逐漸定格在我的內心深處。
而后上了大學,繼而又參加了工作。抽煙不再需要像少年時期的躲躲閃閃,朋友聚會時、伏案寫作時,煙都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常常是飯后,點上一支煙,那份閑適便是萬金也難換求。碰到冬日天寒時,幾位知己朋友圍爐而坐,清茶幾杯,在淡淡的茶香中吞云吐霧,煙的妙處也便在茶香霧繞中發揮得淋漓盡致。于是就有了與煙交談的雅興,翻開歷史的畫冊,我看到了煙草的發展史,早在清代時期,以煙為題材的詩詞歌賦,就散見于《煙草譜》、《淡巴菰詞百詠》、《煙草聆聽集》等數以十計的詩集、志書和藥典中,而煙草和雕刻繪畫的結合,又為煙草文化的綿長悠遠有了可以寄托的載體。一根旱煙管,幾只鼻煙壺,俊俏的水煙筒,鼻煙盒,乃至于現今數以千計的各種煙標煙盒,都成了煙文化苑里不可或缺的藝術奇葩。
午夜夢回之時,我常常憶起父親抽煙時的情景,日漸衰老的父親佝僂的腰,青筋裸露的手指熟練的裝煙點煙,裊裊煙蒂拂去了父親操勞歲月里的多少辛酸苦痛我不得而知,但父親吐出煙圈時微瞇的眼,又讓我知道煙不僅是父親苦痛時的良藥,更是父親漫長人生中的一絲精神慰籍。
于是,我也便放下筆,點上一支煙告訴自己,有煙真好!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