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我1981年出生于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那時候的農村還不是很富裕,甚至可以說還很貧窮,一個家庭一年的收入也就兩三百元,所以,我的童年并不算豐富多彩。
從我懂事起,我就經常給我父親到我們村唯一的小賣部去買煙,煙的包裝很簡陋,種類也很少,相對來說也很便宜,具體牌子記不清了,只記得幾分錢一包,最貴的四毛錢一包,但這對于一個靠掙工分為主要收入的家庭來說,已經是相當奢侈了。為了擺脫貧困的帽子,增加收入,村里也進行了很多探索,栽種黃煙就是其中的一項很重要的內容。父親給集體熏煙,熏煙的設備很簡陋,幾間簡陋的瓦房,煙葉用竹竿一排排的掛在房梁下,里面用磚塊簡單的砌起一個爐灶,在爐灶里燒火,這就是全套設備。由于條件的限制,很難保證豐收,遇到天氣不好,煙葉會發霉甚至爛掉,所以到處可以見到扔掉的煙葉,有一些烤煙房也被廢棄了,像一位位垂暮的老人孤獨的站立在角落里注視著社會的變遷和農村的變化。
上小學的時候,國家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田地分配到戶,農民可以自己支配,這一舉措,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讓千萬個家庭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一些思想先進的人在種糧之余,把目光轉向了其它可以增加收入的行業,慢慢的,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了。我的父親就是這其中的一位,種地的收入畢竟有限,他租用了集體的烤煙房,又承包了村集體的幾畝土地,繼續種植黃煙,雖然技術還不是很成熟,但是我父親善于鉆研,在他的精心管理下,那幾年的黃煙收成很可觀,每每到了熏煙季節,他幾乎寸步不離那個寄托了他全部希望的烤煙房。在我的記憶中,我第一次吃到了香蕉,家里也有了我夢寐以求的黑白電視機。可以說,是栽種黃煙讓我們家擺脫了貧窮。
但是這時候的黃煙種植業,依然是家庭式的小規模生產,更受到地形地勢等種植條件和群眾小農意識的制約,黃煙種植多散戶分散種植,面積分布分散,致使黃煙產業規模化差、產量少,部分群眾植煙積極性明顯下降,根本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在這種形式下,國家審時度勢,采取了切實可行的惠農政策,使黃煙種植業及時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大潮,不斷向前發展。特別是最近幾年,逐年加大對黃煙種植業的經濟投入,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支持,統一提供煙苗,統一投資建設現代化的烤煙房,統一收購,從各個方面徹底解決了煙農的后顧之憂,讓黃煙種植戶心里有了底,真正得到了實惠。
近幾年,黃煙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煙葉產量連年增長。隨著種植面積的擴大和黃煙產出效益的增加,煙農們發展黃煙的生產積極性顯著增強,促進了黃煙的規模化、成片化和現代化種植,形成了一個能真正致富的產業,隨著國家對黃煙種植業各方面投入的不斷加大,我們的煙草事業必定走上更輝煌的發展道路。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