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煙有害健康,然而許多文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日常生活的剪影就是“一手執筆,一手夾煙”。于是,團團青煙如天上行云婀娜多姿,行行文字似小河流水潺潺疾涌。
在我的腦海里,最著名的抽煙文人當屬魯迅先生了。他那由煙卷、長衫相伴的黑白圖像,與他那發聵振聾的作品一起,曾無數次揪動我的神經。“一支未盡,再燃一支”,是魯迅先生愛煙、嗜煙的真實寫照。他說過,“讀書有如抽紙煙的人,手嘴閑空,便覺無聊。”也正是有了與香煙結緣,先生才會在中華民族災難深重、面臨生死存亡考驗的時代,率眾走出《彷徨》,迎風大聲《吶喊》,樹起了國人“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傲骨和尊嚴。
在現代文學史上留下美麗《背影》的散文家朱自清,也是個地地道道的“香煙追隨者”。他把自身抽煙的感受喻為“游戲三味”。他寫過一篇妙趣橫生的《談抽煙》散文,里邊這樣說道:“抽煙其實是個玩意兒,你打開匣子或罐子,抽出煙來,在桌上頓幾下,銜上,擦洋火,點上,這其間每一個動作都帶股勁兒,像做戲一般。”“再說那吐出的煙,裊裊地繚繞著,也夠你一回兩回的摸,它可以領你到頂遠的地方去……”
而以“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白鹿原》轟動文壇的著名小說家陳忠實,每當進入寫作狀態時,總離不開那心儀的陜茶和雪茄。一次,他應邀訪問美國,走在華盛頓的大街上,他發現女人的口紅竟被“廣告”成了一輛坦克的炮管,遂不禁暗嘆“人間的寬闊”。回來以后,他隨即“鳥槍換炮”,將自己的抽煙級別一步由以前的“小紙煙”提至“雪茄”級。
一位文人這樣評價香煙:在所有的東西都是制造出來的情況下,沒有一件比煙草造得更好了,它是饑餓人的食物,哀愁人的興奮劑,失眠人的酣睡,凍得發抖人的爐火。正是有了香煙裊裊的陪伴,諸多“虔誠”文人學士,吞云吐霧,文思泉涌,從而使優美的人物和故事,持續不斷地在煙霧中繁衍。
撫今追昔,“噴浮銀管香驅穢,暖入丹田氣避寒”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數。他們以各自對香煙的“情有獨鐘”而意到神飛、激揚文字,他們因各自“愛之甚篤”而胸無窒礙、鋒發韻流。但他們是大家圣手、超凡雅士,重在“一日三餐、溫飽生活”的我們,只能“一笑流水花落去,懷抱閑趣壁上觀”了,更何況,吸煙有害健康。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