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如今已經進入不惑之年,多年的煙草生涯,讓自己看過許多因這棵綠色而起的神奇之草的記憶。在那香氣撲鼻,余煙裊裊的環境中,看著這些手指醺黃,用身心來品味這自然醇香的吸煙人,舊時的記憶卻上心頭。
幼時,生于農村,家鄉自有種烤煙的風俗,但那里的生產環境相對落后,對于煙葉的種植是屬于粗放型的種植,科技措施的推廣也相對落后,記憶中的田間就不象如今這樣整潔,從煙草的培育到烘烤都不是那么專業。在把編好煙葉向烤房中遞進的時候,就把那對煙的希望進入另外一個層次。看著烤煙的把式往熊熊燃燒的火膛中擲入木柴,那火苗舔著通紅的爐壁,綠黃的煙葉的顏色開始轉變,那一切現在都那么清晰。
那時的烤房是熱鬧的,農村的文化生活比較貧乏,大家的閑樂之舉就是聚在一起,用樸實的語言來描繪本年的希望。但畢竟年幼,不知生命的滄桑是生活的磨礪之苦。許多年后,回顧那山水之間的變幻,自憐那些生活的酸甜苦辣,就是煙葉由青變黃的過程。
那年,約7歲,在編煙的稻場上好多人,各自在編著自己家的煙,區分的標志只是煙桿尾部的名字,當時大家對煙葉的上中下部位也不太重視,對于煙葉的好壞程度只是由煙葉的黃的程度來決定,后來才知道當時的煙為什么不好抽?可能就是在粗加工環節上就決定了卷煙的品質。編煙時候,也就是出煙的時候,看見烤房的門打開后,大家在門前集中,烤房內的煙葉徐徐傳出,只聽見歡笑與苦悶并存,幼時的我不知道他們的歡樂與哀愁在什么地方決定,到后來才知道,因煙葉的部位不一致,烘烤師傅對烘烤技術也不太全面,導致用中部煙的火候烘烤煙葉,就出現的下部煙的枯焦,上部煙的青黃出現。所以當時出爐的煙葉中,有枯焦的,有青黃的,有檸黃、桔黃的,看著那些不一致的顏色才知道了各人的辛酸,其實也是種植烘烤水平的科技體現。
在家時,農村的孩子總是在做些事,看著背回來的煙葉堆放在狹窄的家里,整個簡陋的家里彌漫著那煙葉的香氣,夜晚忱著那醇香之氣入睡。回憶總是那么美好,可曾會想到自己后來會進入煙草企業。
1993年,分配到了楚雄煙葉復烤廠,看著堆積如山的煙葉,才發覺兒時看到不過是滄海一粟,在東來西往的時光積淀后,看到了那成千上萬的煙葉流向全國的卷煙企業;看到了金黃的煙葉經過那條剔筋除葉的打葉線時,由原來帶梗的煙葉變成了純凈的煙葉;再看到這些煙葉在卷煙機上成為穿著白外套的煙支。這一切的一切,都在20多年勞動光陰時成為自己的記憶。看著煙草企業的蒸蒸日上,看著煙葉企業這些走的風霜雪雨,想著在黃土烈日下耕耘的煙農,記著那些曾經奮斗在煙草戰線上老一輩青絲換成白發,那是一幅幅凝固的風景,是一張張陳舊的歷史照片。而這些猶如豐碑的歲月,卻正是鑄造起這煙葉黃金之塔的基點。
如今的煙草,已經在經歷了時光的總結之后,把那些先進和科技與設備有效的結合,由當年的簡陋廠房,變成了如今的花園工廠,歲月的鐘聲敲響的永遠是沉著的動力,我們的煙草,在推陳出新的使命呼喚中,把煙草的發展一步步的向“現代煙草”推進,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新鮮理念,逐步落實于民生發展,把煙草的有害程度盡量降低,讓廣大消費者安全中消費,讓煙草的發展真正向著“和諧安全”邁進。
醇香清甜,是煙葉固有屬性,它本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珍物,用心來體味這自然之香,才是一種對圣物傳承的經典。
圖片:香氣的享受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