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需要堅持不懈地追求。
記不清具體從什么時候開始喜歡上寫作的。依稀記得是上中學的時候,我的一篇習作《我的爺爺》被班主任作為范文在班上朗讀,使我萌發了對寫作的興趣。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期望著老師能經常布置一些主題作文,好讓我在同學面前有展示自己的機會。為了不斷提高寫作水平,我如饑似渴地大量閱讀,不知不覺成了學校圖書室的常客。為了能夠破例一次多借幾本書,我放學后主動幫圖書室的老師整理書籍,清理衛生,用真誠的勞動贏得圖書室老師的好感,吃點“偏飯”。不僅如此,我還省吃儉用,把所有的零用錢都積攢起來訂閱作文相關的雜志。我夢想著通過自己的努力,作品會在某一天變成鉛字,我的名字也隨之登上我所訂閱的雜志。
不曾想,我對寫作的著迷卻遭到了父母的強烈反對。理由很簡單,家在農村,生活艱苦,家里的經濟負擔很重。地里的莊稼需要伺弄,家里養的豬、羊也離不開人手,父母實在忙不過來。我是長女,已經14歲,具備幫家里干農活的條件,寫完學校的作業,應該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農活,而不是只顧實現自己不太成熟的目標,成天捧著課外書癡迷地看。況且在父母看來,一個女孩子,學好文化,將來考個學校,能找一份工作就可以了。我的執著似乎和現實有點不著調。
父母親專門抽時間和我鄭重其事地談過幾次,我不得不回到無情的現實當中。騎著一輛除了車鈴不響渾身都響的永久牌自行車一天四趟往返于家和學校之間(相當于20公里路),每天完成學校繁重的學習任務,就幫父母做農活。一天下來,疲憊不堪。每逢休息日或農活繁忙季節,就別提有多累了。在做完農活休息的間隙,我常常感嘆,想看書就能看的日子是多么幸福和愜意啊!但是看到父母額頭上與他們年齡明顯不相稱的深深皺紋和鬢角的白發,加之初三臨近中考,我決定將我的寫作夢暫時埋在心底。
轉機出現在我上中專時,在學校組織的一次征文活動中,我因為表現出色,被破格錄取為學校潮聲文學社的成員。中專的課程比較輕松,我有很多空閑時間可以用來看書,遨游在文學的海洋中。文學社有很多寫作功底扎實的學長們,經常會教我幾招寫作技巧,我的寫作水平在這期間有了很大的提高,習作頻頻在潮聲文學期刊上發表。這給了我很大的自信。一個人獨自沉思的時候,我甚至有點想入非非,夢想著有一天能做文字工作。
事與愿違。1998年畢業的時候,我們這批畢業生時逢就業形勢緊張,我被分配到當時的太原卷煙廠包裝車間一線從事體力勞動。當我頭戴工作帽,身穿工作衣,跟著人事部的工作人員步入機器轟鳴的生產車間,看到車間工人師傅們在機臺上汗流浹背工作場景,我想我的夢想可能不會在我工作的地方實現了。那會兒,單位的工作條件還很差,勞動強度大,不亞于在家務農活。
起初,陌生的工友、生疏的工作環境,讓身處異鄉的我感覺特別孤獨、失落。每天結束一天的工作,就趕快去廠里的大澡堂沖洗掉滿身的臭汗,之后回到宿舍休息。生活似乎很枯燥。這樣的日子大約持續了半個月。一天,我去車間辦公室接電話,辦公桌上平放著的一份《超越報》(廠報)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我頓時像找到了支點,心情就像雨后的天空一樣明朗。掛了電話,我當即向車間主任借閱了這份報紙,回到宿舍細細品味。看到報紙上各位編輯的名字,我想如果我要是這份報紙的編輯,是多么幸運啊!
人一旦有了目標,便有了奮斗的原動力。漸漸地,我感覺工作不再像原來那么乏味。與工人師傅的朝夕相處,使我加深了對他們內心的了解,與他們的感情日漸濃厚。身邊揮汗如雨、默默無聞的工人師傅們不正是我寫作的源泉嗎?我嘗試著向廠報投稿,沒想到出奇地順利,我的第一篇反映車間工人師傅工作的稿件登上了廠報。看到自己的文字變成了鉛字,我的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工作勁頭也越來越足。
于是,寫作成為我最開心的事情。不管工作有多累,只要一有時間,我就練筆,用自己粗淺的文字記錄下車間工人師傅們在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辛勤奉獻的精彩瞬間,以及自己對公司日新月異變化的真實感受和美好祝愿。車間的工作環境越來越好,我的名字在廠報上出現的次數也日益增多,我正式成為廠報在車間的兼職通訊員。在我看來,我離自己的夢想又近了一步。
機遇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我的工作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在公司開展的競爭上崗活動中,我如愿以償,成為一名企業文化宣傳工作者。在一行行樸實的文字中暢游,讓我感覺到心里從未有過的充實。在邊讀邊思中,我覺得自己就像一株干旱已久的植物,喜逢一場痛快淋漓的甘霖雨露,大口地吮吸著水分和養料。功夫不負有心人。正是因為持之以恒地學習、思考、練筆,我的一篇篇稿件陸續在行業媒體上發表。
夢想不拋棄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會沐浴在夢想的光輝之中。這是我的逐夢信條,我將會一直堅持下去。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