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抽煙。
有人不理解,說你寫作怎么不抽煙。那意思好像寫作就等于抽煙。不過。也別怪人家這么想,確有不少作家抽煙抽得很兇,像路遙,英年早逝,不能說跟抽煙太多沒關系。陜西還有陳忠實,中國作協開全會,一說中間休息,陳老先生準是第一個抬身出去,憋壞了,抽咖啡色,還不是雪茄,老遠都能聞到火燎燎的旱煙味。我們“三駕馬車”的談歌,也是超級抽手,多好的賓館,他一住,完了,滿屋子尼古丁。原先倆人一屋,我是堅決不跟他住,讓關仁山去。后來改革都住單間,估計就跟抽煙有關。在作家群里,男士不抽煙,不是活神仙。我這輩子看來是注定當凡人了。
若問當過知青的男士下鄉頭一年學會什么了,好多人會說:抽煙。一是抽老鄉的旱煙,不花錢。你抽他的煙,他還高興,覺得瞧得起他。當時農民家家自留地里都種點煙,精心伺候,不上化肥,抽上就有了比較,說全村頂誰的煙好抽,臉面上就風光;二是下地干活時隊長說抽袋煙,不抽的把地頭那點活干了。這不公平,男勞力就都抽,半大小子嗆得哏兒哏兒的也抽。三是男知青抽上煙,會有自己是成年人的感覺。那時家長也不管,孩子自己在外不容易,抽就抽吧。
一開始我也嘗過旱煙,太有勁,享受不了。有一小學生拿家里大葉煙給當民辦教師的知青,碎碎的金黃翠綠一般,好看又沒勁。那綠的竟是白菜葉,真奇了。我們沒事都去小學校抽蹭煙,過些天小學生說他爸不給了,說他們是接受再教育來的,還是抽我煙來的!我們說這是貧下中農嗎?怪不得農民起義都不成功,太自私。然后求小學生,你就不會偷。到了兒給偷光了,只好自己買香煙。不料我抽第一支香煙,才抽半截就迷糊、惡心,暈煙,就不敢再抽。日后寫作,也想學別人如魯迅先生一手拿煙一手寫,不行,顧抽顧不上寫,顧寫顧不上抽,有一回還差點把碎紙給點著。想想這是何苦呢,就徹底跟香煙拜拜了。
久而久之,我連煙味也怵頭。當時開大會,都是破長條椅,我最怕挨著的人,一是抽煙二是哆嗦腿:上面鼻子眼睛熏著,下面如坐拖拉機,趕上受刑了,說招供給你換個位子,招!
早就提出公共場合禁煙,但力度不夠。一進小會議室,煙灰缸擺的比茶杯還多。某縣大九個主任,八個抽,就一個女的不抽。沒事還總開主任會,人稱漚煙會。結果那女的咳嗽,大夫一看片問你抽多少年煙了?女主任哭笑不得,說一屆五年乘八40年了。大夫不明白,看看病歷上的年齡,很驚訝說你六歲就抽煙了?
后來再有場合,讓我坐主位,一看周邊是抽煙的,我就不坐。趕上吃飯,一進屋我就分派,讓抽煙的坐一塊。可有時抽煙的隊伍太強大,十個人就我一個不抽。私房菜,房間小,冬天,門窗關得嚴,吃一會我都看不清上來的是碟子還是碗了。夾一筷是骨頭,再夾一筷是魚刺,我喊咱這是在煙囪里聚餐吧!
現在看,公共場合禁煙,必須得拿出林則徐的精神。在外制度管,在家老婆管,把抽煙當賊那么盯住,才有可能禁住。就這可能也不行。我在單位當頭時鼓勵戒煙,形勢一派大好。不料有位同志患了癌癥,也不知誰說的是戒煙戒的,完啦,轉天老煙民集體大復辟,還舉著煙來我辦公室很關心地說你也抽一根吧。
官員戒煙,意義非淺。眾所周知,好煙(好酒),多是買的不抽,抽的不買。常見諸人坐到一起,先比誰的煙好,軟中華都屬一般。甭說一盒煙,有的一根煙就能頂上山里農民一家一天飯錢。而下屬進貢好煙,甚至開口要煙,已變成很平常的事。到某單位視察,臨走要說給領導幾千塊錢,不合適,但不給拿幾條好煙,說不定領導都會半開玩笑說:下回不來了,連根煙都不給……
這次中央在領導干部抽煙上動真格的,從根本上講,是對干部的真心關愛。抽煙有礙健康,明知不好還抽,那就幫你少抽別抽。那天我跟一局長說,你一天抽一兩包,還不借這個機會把煙戒了。他樂了搖搖頭,說啥時命令我戒飯,就戒煙??磥韺碇挥幸粭l了,像戒大煙一樣,抽煙別當官,當官不抽煙,就行了。
煙草是明朝從南美傳來的。人家秦始皇不抽煙,把天下統一了;李世民不抽煙,有貞觀之治;康乾不抽,號稱盛世。當然,現代從斯大林的煙斗始,多少英雄偉人臨危不懼,需有煙草相助,應該理解。但如今和平年代講科學發展,明知抽煙有礙健康,那咱就遠離煙草吧。說那煙廠怎么辦?那就得按市場規律辦事。先前炸油條的油都反復用,后提倡遠離油炸食物。結果呢?炸油條的也沒見少。怎么辦?改革,只有這條路。有能耐你生產出有益健康的煙,那就沒人跟煙草較勁,還要支持。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