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旱情嚴重的四川攀枝花仁和區大龍潭鄉,這樣的小水窖備受煙農青睞。
正如其名,大龍潭以前不缺水。
可如今,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區大龍潭彝族鄉,人們提到水,多少有些苦相。
大龍潭早先是一口大水塘,大龍潭鄉、大龍潭村均由此得名。因為地勢低,周邊山體的泉水最終匯集到這里,滋養著一輩輩大龍潭人。“澆地都用大龍潭里的泉水。”近日,跟記者聊起以前的“水事”,祖祖輩輩住在大龍潭邊上的彝族煙農高國學很自豪。
高國學說,那時候,大龍潭村的水“好得很”,其他村子只有羨慕的份兒。
可時過境遷,上世紀末開始,大龍潭的水量開始變小,幾乎年年干旱。水,在大龍潭鄉變得金貴起來。
“附近的迆資村有個村組叫小火山組,一聽名字你就知道了,缺水呀!”趁著高國學喝水的間隙,大龍潭煙站煙技員李順維插上了話,“你去村民家做客,村民寧可拿出酒招待,也不舍得倒水給你喝的。”
“哈哈,這事倒是有,但自從煙草公司幫我們村打了機井,吃水問題已經解決了。”聽李順維拿自己村“開涮”,一旁的小火山組村民趕緊打圓場,“現在再去我們村,水管夠!水管夠!”這位村民的話引得大家伙兒一陣哄笑。
說到機井,大龍潭村小箐邊組煙農李加富心存感激,因為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現在,煙草公司已經給他們村組打了兩口機井,生產、生活用水都不愁了。
可即便這樣,旱情依然沒有得到緩解。很多地塊鬧起了水荒,像水稻這種需水量大的作物,農民不敢多種。
看著大龍潭的鄉親整天為水發愁,仁和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坐不住了,把煙水工程建設的重點放在了大龍潭鄉,省市撥付的幫扶資金也盡量予以傾斜。資料顯示,2005年至今,仁和區局(分公司)在大龍潭鄉共計投入3000萬元,用于建設大龍潭二半山區的水池、水窖、塘壩、溝渠等煙水設施。
仁和區局(分公司)現代煙草農業建設辦公室主任雍偉是大龍潭鄉煙水工程建設的親歷者。他告訴記者,在諸多煙水工程類別中,水窖以其建設成本低、利用率高等優點,一直是大龍潭煙水工程項目的重頭戲。
大龍潭鄉有個村叫干壩子村,與大龍潭村隔著幾個山坡,可海拔比它高出300米,旱情也更嚴重。這里的村民還依稀記得,2005年,煙草公司在村里建起了第一個小水窖,給饑渴的煙田通上了水。
從那以后,一個個圓鼓鼓的石頭水窖成了香餑餑,仿佛一夜之間出現在了干壩子村的田間地頭、房前屋后。去年,仁和區局(分公司)又為村里引進了滴灌設施,幫助煙農實施節水灌溉。
站在山坡上俯瞰干壩子村,一個個小水窖參差錯落,密布于各個角落,就像戰爭年代的碉堡群,十分壯觀。曾幾何時,來探親訪友的外鄉人看了,嘆為觀止,有人干脆給干壩子村起了個外號,叫“碉堡村”。
時間一長,村里人開始覺得“碉堡村”這個名字也沒什么不好,不是它聽起來有多“霸氣”,而是這些“碉堡”讓干壩子村人挺直了腰板——這里再也不會缺水了。
這種自豪感不單單屬于干壩子村村民。
雍偉告訴記者,今年大龍潭鄉又要熱鬧起來了,因為這里即將動工建設一個大型水源工程,從附近平地鎮水源點——躍進水庫引水過來,總投資達4700多萬元。
到時候,不僅僅是干壩子村能挺直腰板,整個大龍潭鄉都不會再為用水犯難了。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