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持香煙的鄧小平與劉少奇
20世紀50年代初,山東人李維信進入中南海新六所,成為一名服務員。他親眼見證了中南海一場有趣的戒煙運動。
李維信的第一次會議準備是由老同志帶著的,老同志一邊朝會議桌上擺煙,嘴里一邊介紹:“首長自己都帶煙,不抽招待煙,可也有忘了帶的時候。主席喜歡抽勁大的三五牌。少奇喜歡抽中華,不過他平時抽前門,自己也總是帶前門煙,中華煙太貴,總抽抽不起。煙擺這里他不會動,他抽自己的前門,可是也要擺。會議要是超過半天,他那包前門抽光了,就得抽中華了……”
李維信仔細辨認著不同牌號的香煙,記錄著領導人的習慣。
“高崗坐這兒,記住,他煙癮最大,放一包不行,就他這里要放一筒香煙,每次一筒。一筒也不一定夠,抽完了要及時再上。朱老總不抽,總理不抽,陳云也不抽煙……”
那時,中南海服務組總共只有10人,人手非常緊。勤政殿里的會議,首長們談些什么,李維信幾乎沒聽見,心思全用在服務上。老同志不斷地給他出些新題目:“少奇同志的前門煙不多了,利用他講話的機會,你上水服務,設法把咱們的中華煙弄點裝到他的前門煙盒里。”
這項服務很有刺激性和樂趣性,李維信馬上實踐。他懷著一顆雀躍的心“摸上去作案”,雖然手指抖得比平日厲害,但畢竟還是“作案”成功,又懷著一種莫名的喜悅退下來。
那時不講什么尼古丁致癌,只講抽煙多了嗓子和氣管容易發炎,幾位抽煙兇的中央領導身邊常離不開痰盂;不抽煙的在這種煙霧騰騰的環境里坐久了,氣管也會跟著發炎。
經醫生一再努力,中央領導們開始采取措施,改變會議環境,服務組也開展了“瓜子代煙”的“戒煙”運動:會議桌上不擺煙了,換成瓜子。
毛澤東愛吃西瓜子,他嗑一顆,就將瓜子皮擺桌上一顆,擺到香煙盒那么大一片時,就不再擴張面積,而是將皮在原基礎朝上疊放。散會時,一座瓜子皮構成的“寶塔山”便“建”成了。
劉少奇吃瓜子也很注意衛生,都認真放在桌子上,但他愛吃的葵花籽不如西瓜子有黏性,所以建不成“塔”,只能堆成“蒙古包”,并且時不時要用手歸置歸置,不讓瓜子皮散落開。
高崗是什么瓜子都吃,而且吸煙和吃瓜子兩不耽誤,手嘴一道忙碌,煙灰隨意撣向周圍,瓜子皮吐得到處都是。會議進行得越緊張,他的動作也跟著越熱烈:一道煙柱從他嘴里噴出,射上天,沖向前,有時還左右橫掃,瓜子皮更是飛舞一片,不時落在其他中央首長的身上,他自己卻毫無感覺,心思顯然都在會議討論的問題上。直到散會,周恩來或李富春驚訝一聲:“咦,我身上哪來這么多瓜子皮?”高崗才恍然道:“怎么吐你身上了?糟糕!”
可惜瓜子吃了一年,不抽煙的還是不抽煙,抽煙的還是抽煙,并且多了一個嗑瓜子的習慣,轟轟烈烈的戒煙運動就這么夭折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