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煙是東北地區一種特產,比較著名的品種集中在吉林省的樺甸、蛟河、敦化等地,即過去所說的松花江上游飄河以北的南山溝子一帶。
關東煙煙葉較大,烤制后氣味奇香,明清時曾為皇室的貢品,當時每年關外的銷量就達上百萬斤。關東煙不僅受普通百姓的歡迎,更受東北老鄉的寵愛。
東北人喜歡抽煙與東北的氣候特點、風俗習慣等息息相關。
東北地區入了數九天,滴水成冰,呵氣成霜,風一起,大雪漫天飛舞,天氣異常寒冷。在外面跑買賣的、做苦力的,凍得實在受不了,掏出煙袋,抽上幾口兒,暖乎暖乎手,多多少少驅除一點寒意。在家里貓冬兒的,幾個人圍坐在火盆旁,煙袋一點,一吧嗒就是一小天兒。大家伙兒嘮嘮嗑兒、唱唱小曲兒,把漫長的冬季慢慢打發走。
這是說同季節相關,再說說跟風俗有關的。過去的東北有上山采挖人參的參幫,采挖人參要到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里,為了防止毒蛇侵襲,人們把煙袋管兒里的煙袋油漬摳出來,涂抹到鞋口、腿綁上,毒蛇嗅到煙袋油漬的氣味便紛紛逃避。當參把頭(即參幫幫主)“抬參”(即挖參)時,為了保證人參根須的絕對完整,就必須凝神靜氣,精力集中在“抬”的過程中。這時要點燃幾袋煙草以驅逐四周的蚊蟲,打雜的伙計在一旁用扇子不停地扇,保證煙霧均勻地彌漫在參把頭的周圍。另外,在深山里被樹枝刮傷或被野獸咬傷,人們就涂上些煙灰用以止血。
關東四大怪中有“大姑娘叼煙袋”一說,可以想象早些年關東煙在東北地區的普及程度。煙袋作為一種抽煙的工具,如今除了散見于偏遠的鄉村,大多都成了收藏家把玩的文物了。
過去東北男人的煙袋較短,是為了便于攜帶,趕車、伐木頭等工作間隙,隨手從腰帶間拔出來,來兩口兒解解乏。
女人很少出門,因而煙袋較長。封建時代大戶人家的婆婆要在兒媳婦面前擺譜兒,所以女人的煙袋長還是一種母儀家族的象征——老婆婆把煙袋一叼,小媳婦趕緊過去裝煙、點火,距離如果太近,就感覺不到婆婆的那種特有的威嚴了。
我的童年時代,勤勞的莊戶人家都會在自留地或小片荒地里種上幾壟關東煙,足夠家里一年的自用和待客。
深秋時節,老家的門前掛出一排排晾曬得金黃金黃的煙葉兒。爺爺用手掌搓碎煙葉,裝滿一袋,然后靠坐在門前點燃,望著遠山,有滋有味地抽著。微風將煙霧吹開,爬在爺爺腳下的小黑狗夸張地打起了響鼻兒,農家小院里便彌漫著奇異的煙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