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完香煙,煙盒多半被人隨手扔掉。然而,在山西“煙標大王”高義生這里,這些煙盒可都是寶貝。如果哪天得到一個從沒見過的煙盒,他可以高興大半天。10日,記者走進了高義生的煙標世界。
1989年,一次偶然,高義生在太原市解放路街邊撿到第一枚煙標。“煙盒上畫的是一只掛在樹枝上的牛尾猴,活靈活現。”一見鐘情于盒子上新奇圖案,便開始了他的煙標收藏生涯。
年過五旬的他收藏煙標已有二十多年,累積了一萬六千多種煙標。有動物類、建筑類、山水類、標識類等多種。這些煙標有的是他撿來的,有的是朋友送的、還有是從其他藏友處買的。最早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最新的是去年面世的。
他自己不吸煙,卻把別人丟棄的煙盒收集起來玩出了自己的別樣風味。每逢國家大事、重大節日、或者是自己關心的事。他都會做一個專題展,用煙標來詮釋著文化的發展,并且呼吁煙民少吸煙,珍愛健康。
新年伊始、龍年將至,高義生又精心整理出100枚與龍有關的煙標,搞了一個龍年煙標專題展,祝福龍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100枚煙標整齊地擺放在4塊展板上。
這些印有龍形圖案的煙標中,有的是龍頭,有的是單龍,有的是雙龍,有的龍在騰云駕霧,有的龍飛鳳舞。這些香煙的品牌有 “中華龍”、 “金龍”、“玉龍”、、“聚龍”、“云龍”、“石龍”、“天龍”、“雙龍”、 “九龍”、 “龍煙”、 “龍泉” “龍鄉” “飛龍” “黃金龍”、“白金龍”、“雙金龍”等等。
高義生說,中國人對龍有特殊的感情,收藏煙標不僅使人增長知識,而且陶冶人的性情,增加生活的樂趣,他感到十分有意義。另外,煙標本身就是歷史的載體,一個煙標在手,可從標面上分析出生產年代、歷史背景、經濟狀況、印刷水平、經典故事等信息。
此外,在收藏煙標的同時,他積極宣傳吸煙的危害,勸導身邊的親朋少吸煙。他有一想法,通過舉辦一些煙標展覽,讓煙民在了解文化的同時,也能直觀的意識到吸煙的危害,呼吁全社會的吸煙者少吸煙,珍愛健康,珍惜生命。
煙標,即卷煙商標。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人們還管“煙標”叫煙殼子、香煙殼。各類人物、花卉奇草、珍禽猛獸等圖案的煙標,充滿了更多的文化氣息。更具迷人的文化藝術魅力,隨著時間的推移,煙標成為了歷史發展的縮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