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全明是一位“煙標控”,煙標也就是香煙盒子,他收集的煙標足有15000多種。
潘全明經營著一家音箱公司,櫥窗內擺放的不是自己生產的音響產品,而是各種煙盒。潘全明拿出其中的一個,如數家珍般地向記者介紹了起來。“這個煙盒是1993年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我看到店里有這樣一盒香煙,是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我一看特別好,當時花了10元錢就把它買下來了,現在這個煙盒是很珍貴的。”潘全明說。
潘全明介紹,這包香煙名叫“大吉利”,由淮陰卷煙廠出產,買了有20年了,因為覺得有紀念價值,一直舍不得拆封。
而在另一個櫥柜里,則放著二十多個文件夾,潘全明把所有煙標分門別類,包括地名、動植物、人物、山水等等,有些牌子估計很多人都沒聽過。
拿以人物命名的煙標來說,“阿詩瑪”很多人都聽過,但“老大哥”、“武皇”、“劉三姐”、“秦俑”聽過的人就少了;此外,一些香煙的牌子還帶有濃厚的時代特征,像“躍進”、“長征”、“旗鼓”、“新曙光”等。
此外,還有好多煙盒是帶喜慶色彩的,比如說“紅雙喜”、“同慶”,跟我們中國的文化相連。
要說跟中國的文化相連,“勞動”牌香煙肯定能算是一個代表,不少上了歲數的人都吸過這個牌子的香煙,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勞動”牌最早叫“老刀”牌。潘全明說,“老刀”牌最早是一九零幾年從英國進來的,后來上海開始生產“老刀”牌,之后慢慢就演變成“勞動”牌了。
這張就是“老刀”牌香煙的英國產煙標,畫面為一個海盜拿著一把大刀,所以當時國人就稱為“老刀”牌,而另一張煙標則是后來上海產的“老刀”牌煙標,上面標明:“國營上海煙草公司制造”。
潘全明今年53歲,收集煙標有26個年頭了。他說,起初自己是一名集郵愛好者,后來轉而收集煙標純屬偶然。
1986的時候,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到一個朋友家交換郵票,看到朋友桌子上放了幾張“上海”牌的香煙盒,他跟朋友說,香煙盒挺好的,朋友說你喜歡就送給你,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全心收藏煙標。
因為經常出差,潘全明每到一個地方,必定會到當地的古玩市場轉轉,看到沒見過的煙標就買下來。此外,一些全省、全國的煙標交流會也是淘寶的好去處。潘全明告訴記者,他最近買了一張西藏“拉薩”牌的煙標,買到了以后特別高興,這張煙標他看都沒看到過。收集煙標也是一門燒錢的愛好,這樣一張泛黃的“拉薩”牌煙標是潘全明花了400元錢才從南京一個煙標收藏者手上買來的。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