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懸掛在蘭州五泉山公園內猛醒亭中的泰和鐵鐘鑄成已整整810周年。
泰和鐘因鑄于金代章宗泰和二年(1202年),故又稱“泰和鐵鐘”。鐘高約2.8米,口呈八角形,口徑1.7米,周長5.3米,重達萬斤。泰和鐘造型宏偉,鐘周身鑄滿銘文及年號,鑄文清晰。銘文有:“……音滿太空,上搖玄府,下撼陰宮;仙聞則喜,鬼聞停兇;擊破地獄,救苦無窮。”如若撞擊泰和鐘,則聲音洪亮,余音裊裊。
泰和鐘原懸掛于蘭州普照寺(又稱大佛寺,故址在今蘭園)。1939年11月侵華日軍對蘭州進行狂轟濫炸,當時普照寺一片火海,房屋被炸毀多間,一片瓦礫,但唯獨此鐘完好。
1954年泰和鐘被搬到蘭州五泉山公園青云梯下的猛醒亭,這座亭子翹角飛檐,莊嚴聳立。泰和鐘懸掛其內,從而使廣大人民群眾真正一睹金代鐵鐘的風采。
昔日中原的瓷器、造紙術、鑄造術等就是經由絲綢之路傳入西域的,蘭州地處絲路要沖,因此蘭州的鑄造業極為發達,黃河鐵橋邊的將軍柱,五泉山上的這口泰和鐵鐘,都反映出當時的鑄造工藝水平。特別是這口鐵鐘對于研究金代及當時的鑄鐵術是不可多得的珍貴文物。
1979年,蘭州卷煙廠生產了“泰和鐘”牌香煙,煙盒主色彩為桔紅色,主標為圓角矩形框中繪有泰和鐘,副標注有泰和鐘鑄造的年代。隨著歲月的推移,這枚煙標已越來越少,因此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