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光玉與妻子整理煙標。
今年70歲的李光玉是武城縣有名的煙標收藏愛好者,自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他利用業余時間收藏中外煙標,至今50多年來從未間斷。時至今日,他已經收藏了我國各地數百家煙廠出品的煙標10000余種;收集其他35個國家出品的煙標1000余種。經過半個世紀的煙標收藏,他收獲了快樂,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從煙標的變化深深體會到祖國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收藏煙標,讓他感到其樂無窮。
為收集煙標,他常鉆垃圾堆
李光玉自幼生活在武城偏僻貧窮的農村。他在讀小學時,偶爾在路邊撿到一枚別人丟棄的煙盒,看見上面印有漂亮的圖案,又有文字介紹,內有錫箔紙,外包透明塑料紙,很精致。李光玉感到很高興,遂漸漸產生了收藏煙盒的興趣。
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從事到外地采購物資的工作,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全國各地聯系業務,這給了他一個收藏煙盒的好機會。每次出差,只要在路邊、餐館或其他場合發現有遺留的煙盒,他便將其收集起來。李光玉深有體會地說:“當一個人真正對某項事物產生興趣時,總愿不辭勞苦去做。自我癡心愛好收藏煙標開始,便時刻把它當成我生活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收集煙標的過程中,李光玉采用自己動手、家人協助、鄰居親友幫忙的方式,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開始,他常常到垃圾堆里去尋找(煙標收藏者稱之為“垃圾尋寶”)。這種不怕臟不怕累的執著,感動了全家人,大家都開始幫他收集煙標——愛人幫他整理、保存煙標,兩個兒子也分別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崗位請同學、同事幫助收集。李光玉的一個外甥在一列客運火車上任廚師長,他也委托列車服務員,每天把打掃列車時發現的煙盒收集起來,交給自己保存,然后轉交舅舅,不讓它們隨垃圾一起扔掉。本是垃圾廢物,到了李光玉的手里卻成為最珍貴的禮品。
“小小煙標讓我眼界大開”
李光玉說:“每當我從親友處獲得一枚精美的煙標時,總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每隔一段時間,將煙標分類整理成序時,就有一種成就感,感到一種無窮的樂趣。”為便于煙標的收藏管理和續藏,他將現有的眾多煙標區分為軟式標 (軟盒)、卡式標(硬盒)、鐵盒標、塑盒標、異型標、進口標等多種類型,又將各類型煙標細分為名勝標、紀念標、城市標、飛禽標、走獸標、人物標、藥材標、花草標、喜慶標、珠寶標、系列標、體育標、戲劇標、名山標、海河標、江渠標、湖洋標、樹木標、革命圣地標等類型。李光玉說:“煙標雖小,但上面的文化不少!”“這是‘七一’牌煙標,是為紀念中國共產黨1921年7月1日成立而出品的;這是‘長征’牌煙標,是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而出品的系列標,煙標上有毛主席《七律·長征》詩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給筆者講起煙標的文化來,李光玉滔滔不絕,“收藏煙標幾十年,我發現,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煙標設計制圖、高科技印刷、彩膜使用、變色顯示等方面都在飛躍,國產煙標的精美程度和總體水平,已經成為世界之最!”
李光玉說,經過50多年的煙標收藏,他了解到我國數百家卷煙廠生產出品的名勝、名城、名人、名山、名水有數百版類,僅山東各卷煙廠就曾出品多種版的名勝,煙標成為了他的旅游向導,讓他實實在在開闊了眼界,增添了興趣,增長了知識。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