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宣統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蘭州黃河鐵橋建成,史稱“第一橋”。為紀念孫中山,1928年改名為“中山橋”。1949年8月26日凌晨4時許,西北野戰軍沖過中山橋,將第一面鮮紅的旗幟插上白塔山巔,古城蘭州和“黃河第一橋”從此獲得了新生,金城落后的煙草工業開始煥發了生機,此后不久,以鐵橋冠名的香煙煙標首次在蘭州出現。
據查相關資料,蘭州曾有始建于1936年的私營“華隴煙草公司”,該企業于1948年底歇業。1949年10月,西北野戰軍(第一野戰軍)政治部為振興蘭州的經濟發展,由聯絡部籌資收購了“中國華隴煙草公司”原有的機械設備,在小稍門外組建“中華共和煙草公司”,于1950年3月正式掛牌,當年6月1日投產,生產丙級“鐵橋”等3個牌號的紙煙。
《鐵橋》牌煙標底色為較深的赭黃色,以此展示西部粗獷的山川色調。煙標正面是圓形的主題圖案,圓圖內:雄偉鐵橋和巍聳白塔相互映襯,顯得氣勢磅礴。圓形主圖上端有“鐵橋牌香煙”一行楷體大字,下面有“中華共和煙草公司出品”字樣。后來,該公司并入“共和企業公司”,易名為“蘭州共和企業公司煙草公司”。1952年6月,煙廠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更名為“甘肅省地方國營共和卷煙廠”。
1953年,因與外地煙標發生沖撞,“鐵橋”煙標便改名為“蘭橋”,煙標圖形被設計成橢圓,主題圖貌依舊是標志性建筑——黃河鐵橋。同此前的《鐵橋》牌相比,《蘭橋》的色調有了較大的改變,煙標底色為淺淡的藍灰色,橢圓圖內:一橋飛架南北,上有藍天白云,下涌萬頃碧波。主圖四周還首次出現了“注冊商標”四個字,下端還有“甘肅省地方國營共和卷煙廠”繁體字跡,從而確定了注冊權,也展示了地方特色,成為當時令蘭州人頗感自豪的一張景觀名片。
到1955年,該煙廠再次更名為“甘肅省地方國營蘭州共和卷煙廠”,除此開發的“玉門”(乙級)香煙外,“蘭橋”和其他香煙仍作為馳名商標,在本外地卷煙市場依然暢銷。時間到了1958年,共和煙廠交由蘭州市管理,又改名為“蘭州卷煙廠”,《蘭橋》等其他香煙最終退出市場競爭,它對蘭州經濟發展起過的重要作用,老蘭州人是不會忘記的,其收藏價值也不可低估。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