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成功、科技發達、法治完善的民主社會建設是為了國家、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其最終目的還是以人為本——提高國民自身素質。換言之,可以更形象地將這一切視為培育國民素質這顆種子的陽光、雨露和空氣。
而令人遺憾的是,這顆種子的發育似乎有些畸形。近期兩則有關煙草的新聞,不得不再一次讓人們為國民素質和其未來的發展而擔憂。一則是“一女子在北京某咖啡廳勸阻吸煙者未果,欲拍照取證,結果遭到吸煙者毆打”;另一則是“中國控煙協會發布2012年全國高校無煙環境暗訪評估報告,僅有17.38%的高校達到及格標準”。
兩則新聞都與吸煙有關,也都關乎國民素質。
如果說第一則新聞里,吸煙者無理蠻橫的暴行,讓人們為其個人素質低下而氣憤的話,那么第二則新聞,反映出的中國高校無煙環境現狀著實令人擔憂。隨意的吸煙行為昭示著國民素質的教育及未來的發展已經刻不容緩、亟待完善與提高。
高校作為學生走向社會的最后一個教育環節,如果連最基本的公共場所不吸煙、不亂丟煙蒂都無法讓學生養成,又何談文化復興、民族強盛!
也許有人會說,一個吸煙行為、幾個隨地亂扔的煙頭,就能反映國民素質的高低,是不是有些偏頗?
其實不然。觀察一國國民素質的高低往往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論和發達的監測系統,而就在細微之處見知著。記得1994年亞運會在日本廣島召開,當閉幕式結束后人潮退去,6萬人的體育場干凈得竟然沒有一片垃圾。日本的國民素質之高震撼了世界,也讓世界媒體驚呼“可怕”。當然,這種可怕代表的更多是強烈的可敬之意。顯然,一片沒有垃圾的球場讓世界領略了日本的國民素質,也正是由于對國民素質教育和發展的重視,讓日本從二戰后的一片廢墟中逐步走向了世界強國。
由此反觀:那些公共場所隨意吸煙的行為、校園里成百上千的煙蒂數量,國人就不該汗顏嗎?試問,全世界有哪一個國家和民族會相信一個不分場合、不分地點,甚至在校園里也吞云吐霧,用暴利來袒護自己錯誤的吸煙行為,用吸煙來傷害自己和身邊同胞的健康并隨意丟棄煙蒂的民族,是高素質的民族,是強盛的民族!想必連我們自己都不會相信!那么又有誰會去真正地尊重你呢?
其實,總說吸煙關乎健康,關乎環境,但其更是國民素質的一面鏡鑒。而就在煙民“拿起點燃”與“隨手丟掉”的一瞬間,燃燒與拋棄的卻是自己的國民素質和別人的尊重!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