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有位親戚患肺癌“英年早逝”,噩耗傳來熟人無不為之驚愕和惋惜。逝者年不過六十,但“吸煙指數”已超過六百!在醫生的眼中,此種“高指數”與肺癌的關聯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患者家屬告訴醫生,逝者有三十年煙齡,每天清晨習慣要去買一包煙。為什么要清晨去買煙?因為他怕克制不住煙癮,每天一包煙是上限,當然這不包括他在外面同朋友聚會或搓麻將的時辰。
吸煙指數的計算方法最容易不過,你只要將吸煙史的年數乘以每天的吸煙枝數即可。那位親戚與肺癌攀緣同遺傳和年歲都沒有關系,只是“吸煙指數”毫不留情地送走了他。
現在國際醫學界,已普遍認同將吸煙指數達至四百時,看作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煙癮四百者,他們染上肺炎、肺癌等疾病的危險性高于不吸煙人群的十倍!為此醫界建議“達標”者每半年需拍張胸片,檢查肺部情況,否則悔之晚矣。
再沉思,那位“英年早逝”的朋友,如果在剛達臨界指標時有所警覺,遵從醫囑體檢一次,或許能及早發現問題并及早治療。
吸煙指數的攀升正在慢慢蠶食煙癮者的生命。當然及時剎車,立刻戒煙是最好不過的事了,但由于對尼古丁的依賴,很多人做不到。然你是否可在降低吸煙指數上努力,譬如初期目標減少一半就算成功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