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青城煙的煙盒是黃色的,但是,你見過綠色盒子的青城煙嗎?“我們廠子曾經出過綠色包裝的青城煙,那是1964年生產的,但是,在廠志上卻沒有記載,我收集的煙標就有這個青城煙。后來我們幾個退休的老同志在一起得出結論,可能是這個綠青城根本就沒有投入生產,也可能產量少,或者是沒有注冊商標,所以找不到在錄的統計。大家在市面上也沒見過。但是煙廠確實曾生產過綠盒青城煙。”馬國寧老先生說。記者在馬國寧老先生家看到綠青城的煙盒設計,正面是大青山,大青山下面是一條公路,公路上一輛大汽車正駛入呼和浩特市。1972年呼和浩特卷煙廠成功研制出了黃盒青城煙,從此,青城煙正式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1972年的時候,青城煙是市面上最高檔的煙。“能抽得起青城煙的人收入都比較高,人們出門、過節、招待、辦事,都帶著青城煙,以此來顯示身份。同時,也因為青城煙是呼市的代表,拿出來有派頭。青城煙和當時紅極一時的上海和天津生產的大前門是一個級別,兜子里揣盒青城煙,那是相當有地位。這樣的情形一直延續到1977年。”馬國寧老師回憶說。
“1972年的時候,一盒青城煙賣到三毛七分錢,1985年的時候,青城煙提價到四毛七分錢,但是出廠價只有四毛六厘,不過那時候人們的工資大概每個人才三四十塊錢,就是這三四十塊錢,還能養活一家老小。當時在社會上還流傳著一個順口溜:抽煙抽青城,喝酒喝呼白。可見,青城煙的影響有多大。”馬國寧老先生回憶說。
“為了實用以及形勢的發展,1999年的時候,煙廠在原有青城煙的基礎上,研制出了金青城煙,當年就生產了三萬多箱,一箱子裝250條煙。2000年的時候,青城煙的銷量達到了最高峰,賣出了11多萬箱,占整個煙廠銷售的一半以上,內蒙古的東部區和西部區,并不是呼市煙的傳統銷售區,即使這樣,青城煙在這些地方依然暢銷,而且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買別的煙才能購到青城煙的情況。”馬國寧老先生說到這兒特別興奮,自豪那是他們煙廠事業的最頂峰。
青城煙銷售了三十多年,暢銷了三十多年,在這三十年中,青城煙煙盒主體圖案沒有改變。“不是不變,是大家不認可。我們單位后來對青城香煙的煙盒主題設計沒有做大的改變,我們曾經設計了七八個版本不同樣式和顏色的青城煙盒,但是都推行不下去,人們根本不認可。可見,人們對青城香煙的熟悉程度,那種黃色的煙盒已經深入人心。”馬國寧老師說。青城煙盒的正面畫的是1969年建成的呼和浩特火車站,旁邊的燈是新華廣場標志性的路燈。馬路上跑的是新中國成立后呼和浩特第一輛燒木炭的公交車。背面的設計是為了響應當時國家號召實現四個現代化,圖案有石油鉆井臺、化工、電力、火車、礦山等等。當時的煙盒是由天津永紅印刷廠印刷并設計的。
直到2005年左右,國家煙草專賣局整合牌號,青城煙才不生產了。從此,青城煙慢慢地淡出人們的視線,很長時間才被人們遺忘。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