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鼻煙壺從產生到發展至今,一直不斷汲取其他藝術形式的滋養,集繪畫、書法、雕刻、燒瓷、鑲嵌、髹漆、琢碾等工藝于一身,堪稱中華文化的瑰寶、東西方藝術融合的奇跡。近兩年,鼻煙壺收藏漸入佳境,各種珍稀藏品浮出水面……
方寸之間集藝術大成
鼻煙壺本是舶來品,明末清初由歐洲流傳至中國,接了中華文化地氣的鼻煙壺很快被東方化,從材質到工藝再到繪畫,方方面面都進步神速。鼻煙壺藏家朱學明告訴記者:“作為盛放鼻煙的容器,小小的鼻煙壺從歐洲初來乍到時都是玻璃制品,只注重實用功能。歐洲人把煙草磨成粉末,加入麝香、花卉等提煉成鼻煙,再把鼻煙放入鼻煙壺里用蠟密封后等待其發酵。本來鼻煙壺只是盛放煙草的器皿,16世紀傳入中國后,被當時的能工巧匠不斷升級創新,最后化平凡為神奇。各式各樣的名貴材料被用來制作鼻煙壺,翡翠、象牙、玉石、瓷器、漆器、料器、琺瑯、金屬等材質被用來彰顯鼻煙壺主人的身份地位。
在清代,從皇權貴族到黎民百姓,吸聞鼻煙、隨身攜帶鼻煙壺蔚然成風。權貴階層熱衷于四處搜集名貴材料,再邀請技藝高超的師傅設計制作,奢靡至極。當時這種時尚風潮直接推動了鼻煙壺工藝和產業的大發展,產地遍布景德鎮、廣東、北京、山東、河北等。18世紀初中國制作的鼻煙壺享譽海內外,出現了很多曠世精品,成為那時流行的手工藝品,被用作與他國交流時的饋贈品,及皇帝賞賜大臣的物品。”
中國古代鼻煙壺藝術內涵極高,集繪畫、書法、雕刻、燒瓷、鑲嵌、髹漆、琢碾等工藝為一身。同時又廣泛汲取了歐洲、阿拉伯國家的繪畫、金屬工藝等,是中外藝術融合的奇跡。“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鼻煙壺的材質被無限拓寬,從傳統的金屬、瓷、玉開始,逐漸涵蓋竹、木、瑪瑙、松石、琥珀等,而工匠師傅也對這個方寸器物凝聚了極高的創作熱情,將全部技藝融入其中,書畫詩詞、雕刻竹牙、燒瓷施釉、鑲嵌貼黃等,無所不用其極。由于很多文人墨客的推崇和喜愛,鼻煙壺在造型和書畫內容上也更加趨于自由。不論是瑞獸人物、瓜果植物,或是山水、花鳥、歷史典故、詩詞歌賦,既能準確摹狀,也能點墨成畫,方寸之間,氣象萬千。”朱學明說。
鑒賞斷代令人頭疼
清末民初,內畫鼻煙壺的藝術水平到達巔峰,迄今未被超越。朱學明認為,在如今的國內外收藏領域,鼻煙壺中的內畫壺最具藝術價值。“內畫鼻煙壺最早出現于嘉慶末年,是造壺師傅用特制的微小畫筆,在透明的壺內繪制而成。因為內畫鼻煙壺的內壁是呈乳白色的磨砂玻璃,細膩卻不光滑,能夠充分使用墨色,所以出現了一批詩書畫并茂的藝術精品。對于藏家而言,內畫壺首先應該重視壺的造型,造型引導內畫題材,不論方形或者圓形,都要求線條流暢而勻稱;其次,畫面要精細,書畫風格要有韻味、色澤古樸、自然高雅。只有畫在材質上乘、造型優美的鼻煙壺里,才能達到最高的藝術境界。特別是名家內畫鼻煙壺精品,其藝術價值是極高的。”
鼻煙壺造型小巧玲瓏,裝飾變化無窮,圖案豐富多彩,是華夏文化的濃縮,顯示出匠人們高超的技藝和藝術才能。“雖然鼻煙壺的歷史只有300年左右,但對它的鑒賞和斷代卻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朱學明說,“因為鼻煙壺用料取材廣泛,每一種材質都是一門學問,料質、玉質、瓷質、玳瑁、翡翠質、碧璽質……對于各種材質,或許有人能夠做到精通一二,但絕對達不到無所不知。所以僅僅對相同歷史時期鼻煙壺工藝特征進行簡單比對,很難得到客觀正確的答案。對鼻煙壺的斷代需要各藝術門類的專業匠師對其形質逐一研究,才能撥開迷霧。”朱學明認為,每一個鼻煙壺都是一個傳奇,“鑒定難度越大,鑒定的樂趣也越大。從歷史資料開始考證,再到對材質的判斷,以及制作工藝特點的分析,藏家只有練好內功,才不會失手。”
與其他古玩鑒賞不同的是,鼻煙壺更注重品質優劣而非真偽。“那些用料不考究、工藝粗糙的鼻煙壺,即使被皇帝使用過,也不具有藝術價值。而一件用料名貴、做工精致的新品鼻煙壺任何時候都不會遭遇藏家的冷落。”朱學明說。
收藏鼻煙壺從精品入手
國內鼻煙壺收藏市場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近幾年,內地拍賣公司紛紛設立鼻煙壺專場,一些高價拍品也逐漸浮出水面。2011年,中國嘉德[微博]秋拍,一件乾隆款御制銅胎畫琺瑯彩歐式仕女圖鼻煙壺以782萬元成交,帶動了內地鼻煙壺市場。雖然2012年國內拍賣市場整體萎縮,但各大拍賣公司還是推出了鼻煙壺專拍,其中北京歌德[微博]的成交率高達82.11%。朱學明表示:“從鼻煙壺的流通和交易來看,國內一線拍賣公司的鼻煙壺專場拍賣的場次仍然少于國際市場。另外,國內鼻煙壺資深藏家和研究領域的專家比較少,相關的理論水平不高,專著論文也不多。因為中國古代鼻煙壺精品90%都流失于海外,我們接觸的實物珍品非常少,而且相關的資料也不夠充分,所以國內對中國古代鼻煙壺的研究和鑒賞水平都落后于西方。”
“收藏鼻煙壺應該從精品入手。”朱學明告訴記者,“在內地的收藏市場,鼻煙壺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古玩,特別是那些普通品種存世量非常多,所以藏家需要從相關圖錄中了解什么是精品鼻煙壺。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材質,自古以來鼻煙壺藏家對材質的追求就是無止境的。材料越稀少越珍貴,不同材質的鼻煙壺價值千差萬別。金、銀、銅質的鼻煙壺最為藏家所推崇,而玻璃質、瓷質的鼻煙壺因為存世量比較大,所以其收藏價值并不高。對于玉質的鼻煙壺藏家應該特別關注玉質的好壞,羊脂玉鼻煙壺身價驚人,一般玉料的鼻煙壺收藏價值不高。此外,鼻煙壺的工藝復雜多樣,堪稱掌中乾坤。從收藏價值來看,銅胎掐絲琺瑯鼻煙壺以制作難度大、成本高,多為宮廷制作,最具市場魅力。”
鼻煙壺雖小,卻集各種工藝之大成,是名符其實的袖珍藝術品。它造型多樣,材質貴重,紋飾精美,而且蘊含了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幾乎每一件留傳到今天的古代鼻煙壺,都是值得欣賞的藝術品和有美好寓意的吉祥物。
慈禧最愛碧璽鼻煙壺
在留傳至今的古代鼻煙壺中,瓷鼻煙壺也是比較多的一個品種,瓷鼻煙壺即瓷胎鼻煙壺。從清代康熙朝起,直至清代末期,瓷鼻煙壺的燒制從未間斷,而且花樣齊全,青花、斗彩、粉彩、釉里紅、琺瑯彩等瓷鼻煙壺應有盡有。琺瑯彩瓷鼻煙壺均由江西景德鎮制胎,運往京城后,由宮廷畫師畫彩燒成,其他品種則多由景德鎮獨立燒制。
瓷鼻煙壺常見的吉祥紋飾有松下八仙紋、穿海龍紋、五爪龍蝙蝠紋、三友紋、獅子滾繡球紋、桃花紋、佛手紋、蟈蟈紋、樹下梅花鹿紋、喜鵲報春紋、馬上平安紋、榴開百子紋、魚躍龍門紋等。另外壺面上還常寫有吉語文字,如“福祿壽”、“喜”、“事無不可向人言”等。
玉石鼻煙壺也相當多,各種玉村和天然晶石基本上都被匠人使用過。中國人對和田玉情有獨鐘,清代也不例外,為宮廷所制的玉鼻鼻煙壺多采用上好的和田玉制作。清中期以后,又開始用翡翠制作鼻煙壺,民間的作坊也用和田玉和翡翠制作鼻煙壺。
清代用瑪瑙、水晶、琥珀、玳瑁、珊瑚、青金石、碧璽等天然晶石制作的鼻煙壺也不少。慈禧太后尤其喜歡碧璽鼻煙壺,一時廣為流行,價格越來越高。慈禧太后去世后,價格一落千丈。碧璽即電氣石,因顏色不同,名稱也不同,綠色的電氣石被稱為綠碧璽,紅色的被稱為紅碧璽,藍色的被稱為藍碧璽。此外還有很多含有兩種顏色的電氣石,其中結晶的周邊呈綠色,中間部分呈紅色或粉色的電氣石被稱為西瓜碧璽,因“碧璽”與“辟邪”同音,一直深受人們喜愛。
玉石鼻煙壺常見的吉祥紋飾有螭龍靈芝紋、海水云紋、荷葉葫蘆紋、珍禽獸紋、松下問童子紋、蝙蝠落日紋、鷹回首望日紋、壽字紋、梅花紋、瓊樓玉宇紋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