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收藏界,提起鼻煙壺,大家都會想到的一個人就是黑冠宇。北京古玩城薈萃閣黑冠宇先生年過古稀,作為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古玩業商會中國鼻煙壺研究會會長,依然活躍在鼻煙壺收藏領域。
鼻煙壺是濃縮了中國傳統技藝的袖珍藝術,集繪畫、書法、雕刻、鑲嵌藝術于一身,利用玉石、瓷器、料器、漆器、匏器、琺瑯、金屬等載體生動體現中國藝術的博大精深。中國鼻煙壺聞名世界,廣受中外鑒賞家的喜愛。
黑冠宇出生古玩世家,從他爺爺那一輩開始,就跟古玩結下了不解之緣。黑冠宇的父親以前從事珠寶生意,也經營鼻煙壺。受父親影響,黑冠宇愛上了鼻煙壺。2003年,黑冠宇和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創立了“中國鼻煙壺研究會”,隸屬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古玩業商會,聘請鼻煙壺方面的專家、邀請鼻煙壺愛好者共同為中國鼻煙壺藝術文化的傳承而努力。
觸及靈魂的第一次
受父親的影響,黑冠宇從小就喜歡古玩,尤其是鼻煙壺。后來,黑冠宇在外貿部工作,每天經手很多古玩。其中,鼻煙壺就很多。“那時每天都有很多鼻煙壺,他們都用鐵的簸箕來鏟,我看了特心疼,讓他們不要用這樣的方式對待鼻煙壺。我就讓人做了一個小的木質簸箕來裝,這樣對鼻煙壺的磨損小多了。”也是從這個時候,黑冠宇開始收藏鼻煙壺。
1989年是黑冠宇人生中轉折性的一年。這一年,他辭去了外貿部的工作,毅然加入經營古玩的行業中來。當時的北京古玩城剛剛開始建立,是全國試點第一家私營舊貨市場,黑冠宇勇敢地踏出了這一步。黑冠宇賣出去的第一件物品是鼻煙壺。時隔多年,回憶起那天的事情他仍然激動,滿面紅光地講:“那天我把一個進價400元的鼻煙壺以800元的價格賣了。當我把那800元錢揣進兜里的時候,那個高興勁難以言表。要知道我當時上班一個月的工資才100來元。說實話這輩子觸及我靈魂的東西不多,而這件事情算其中一個。”
冷靜、冷靜再冷靜
黑冠宇經營古玩多年,對鼻煙壺的收藏,他有著自己的一套經驗。黑冠宇常說:“文玩無行情。文玩沒有固定的價格,這是它吸引人的原因。”黑冠宇有很多獨特的觀點,他認為從事文玩方面的工作不能一點都不懂,當然也不能懂太多。不懂會被騙,懂太多自己的思想就會被圈住。不管是經營古玩還是搞收藏,一定要明眼,不能輕信別人。黑冠宇就曾經留下過一個遺憾。
“那是上世紀90年代初,我有一次收到了一個非常精致的鼻煙壺。它的名字是‘獨占鰲頭’,上面畫的是一只雄鷹站在一棵樹上。鷹的眼睛非常傳神,在放大鏡下還可以看到眼睛的瞳仁,栩栩如生。這是道光年間的珍品,我決定無論別人出多少錢都不會賣。那段時間我太高興了,成天拿著這件寶貝炫耀。有一天,店里來了個年輕人,他看到這個寶貝之后,一定要買,我堅決不賣。他就說:‘如果要賣呢?’我被他糾纏得受不了就隨口說了15萬元。他馬上把這個鼻煙壺裝進了自己兜里,說是借去看幾天。可是一個月之后他才回來,他帶來的是15萬元現金而不是那個鼻煙壺……我后悔得要死,自己竟然中了他的計。從此,我對那個鼻煙壺念念不忘。”
經驗主義不可取
做古玩的人,打眼總是難免的。對于黑冠宇來說,他打眼是因為對鼻煙壺太精通,而犯了經驗主義錯誤。“有一次,一個同行給我送來一個鼻煙壺,他說是玻璃的,不管是顏色、質量還是做工看起來都非常出色,我就毫不猶豫地買了下來,前后總共不到5分鐘。當那人剛剛踏出門,我把這個鼻煙壺放到玻璃桌上,怎么一點聲音都沒有,是軟著落的感覺。我重新拿起來看底部,竟然軟綿綿的,是塑料做的。看著那個人就走在前面我都不能喊他回來,只能啞巴吃黃連。從此以后,我對每一個經手的鼻煙壺都非常小心,不輕信別人,也不輕信經驗。”
其實,黑冠宇是鼻煙壺界的泰斗,他打眼的時候不多,更多的是別人來向他請教。黑冠宇的一生經歷了太多的風雨和變化,然而惟一不變的是他對鼻煙壺的喜愛。黑冠宇介紹:“國外對中國鼻煙壺的研究和重視遠遠早于我們。1968年,國際中國鼻煙壺學會成立,現總部設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巴爾的摩市。我總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自己更應該重視和保護我國的鼻煙壺藝術。”黑冠宇深信中國鼻煙壺的市場最終會回到中國,因多數外國鼻煙壺收藏家年事已高,他們的后代并不喜歡這些收藏,遲早會變賣這些藏品。目前中國經濟發展迅猛,又崇尚文化的回歸,到時定會有不少鼻煙壺藝術精品回流。在不久的將來,人們對鼻煙壺藝術的關注度亦會越來越高。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