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那年異地求學,恐怕我對故鄉的概念沒有這么深切。
從鄂西南的小鎮一路顛簸到北方的某省會,沿途滿是對新世界的激動與好奇。連疲憊的旅途也變得新奇起來。火車上天南地北的人匯聚在一起,各種帶有鄉音的普通話漫無邊際地談天侃地。由于在鄉野里撒歡慣了,我還未適應突然的語言環境轉變,一直處于聽他們聊天的狀態。可是聽著聽著就不自在了,他們由窗外農作物的話題轉到了湖北人。
可能是人與生俱來的敏感,我覺得自己在聽到那三個字后耳朵立馬像兔子那樣豎了起來,緊張又仔細地注意著有關湖北的任何一言一語。
“我見過最壞的人要數湖北人了!小氣!會算計!我們在外面做生意最怕跟湖北人打交道了!”
“可不是嘛!上次我們一個伙計跟一個湖北人有了矛盾,結果其他湖北人一呼就圍上來了,這種情況不是應該勸架么,他們倒好,給鬧成群毆!”
“俗話說得好啊,‘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九頭鳥是多厲害的東西呀,湖北人比九頭鳥都還壞!”
他們由“湖北人”引起的共鳴聽得我心里很不舒服,地域之間的差異是不可避免的,其實就是尊重別人風俗習慣的問題,就好比他們說的,一個湖北人跟外省人有了矛盾,其他湖北人就都圍上去了。換個角度來說,這不是湖北人團結,不讓老鄉被別人欺負么?要說小氣,某個省份的斤斤計較不是出了名的?那人家也是精打細算過日子。也不知道我腦海里反駁了多久,等我回過神來,他們的話題又轉到了孩子入學的事情上。
聽他們聊天話題的跳躍程度就知道任何話題不過都是隨口說說,想到哪說到哪,要說他們跟湖北的仇恨有多大,恐怕是沒有的事情。我忽然想起,自己當初在填志愿時最大的想法就是想到遠一點的地方看看,那是一刻也不能留在故鄉耽誤的,一定要走出這個小地方出去看看,不也是對小地方落后的設施設備一種“嫌棄”?這么想著,我突然就明白了一個道理:故鄉于人的感覺就好比是自己的親人,自己可以抱怨這不好那不滿意,可是這話要是從別人口中說出來,那就不樂意了。因為被否定的不單是那個地方,而是連著那個地方養育出來的人,連著那個地方一切早已習慣的風土人情。自從明白過來這個道理,我就越發地小心起來,對于別人的故鄉,我都是飽含著一種尊敬,就好像跟別人的親人打交道一樣。對于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都有了更深地理解與接納。
后來到過幾個“外地”,都遇到了同樣的事情:當地人都很熱情地為我這個外地人介紹當地的一些情況,可能他們自己并沒有覺察到,那些介紹中無不透露著他們對自己故鄉的贊美,他們更不知道,我所聽到的都是他們對自己故鄉的熱愛。我也會跟著他們一起贊美當地的一些美好的事情,這不僅僅是一種對當地的尊重,因為我想的是,當我在自己的故鄉跟外地人介紹時,當我滿含熱情地將自己所認可的各方面信息傳達給別人時,是多么地渴望他對我的故鄉肯定,多么渴望他對我故鄉人兒的接納。
故鄉,或許你并不知道,我們正以各種方式愛著你,就像親人那樣。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