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戀著冬季的背影,清晨六點,在整個涪陵城還沉浸在睡夢中,我身披一層薄霧,步伐輕快地行走在吐著新芽、黃綠交錯的榕樹葉布成的疏密空間里。任由雙腳隨性地踩著落葉,時而像孩子般吹幾聲口哨,企圖制造出可以與鳥鳴聲相匹配的清脆妙響。穿過順江花園,邁過四環明珠,我開始穿梭在四環路的綠林大廈中,陽光閃爍在葉齒間,活躍著空氣中的清香,竊取著風舞中的絲絲寒意。
東西向來往的車輛在提示著前方紅燈的微笑,在片刻的等待中我奔向綠燈的召喚,穿過斑馬線,放眼望去,一步一步的石階,到了,這便是我去往白鶴森林公園的前奏。
我喜歡先繞南湖慢悠轉一圈再開始一天的晨練,呼吸著新鮮的空氣,在不經意間,我總會瞥見不遠處獨自綻放的玉蘭花,猶如朵朵蓮花立在枝頭,華麗麗地頷首于云際,無需葉的襯托,只是默默地盛開,讓我好幾次經過時都想駐足上前撫摸一下那花瓣,感受一下它生命的質感。可惜自己總是停留在念想階段,并沒有付諸行動。
羅丹曾經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比缃?#xff0c;我想補充一句:“生活中有時不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是缺少擷取美的果斷?!?/p>
幾絲微風吹過,幼時與小伙伴嘻于田園中的歡聲不禁在耳畔回響。年幼的我或在雨后尋覓春筍,或在仲夏聆聽知鳥的鳴吟,或在深秋看枯葉的飄零,或在冬日里踏雪賞梅。這些記憶深深扎根于我的腦海中,而今快捷的生活方式將那場景拉得與我漸行漸遠,大抵再也難以擁有這種與自然元素會聚的經歷了吧。
一直覺得對待生活我們要如雕刻家,應在生活這個龐大樣品上用盡氣力去刻寫,而不是簡單的進行表面的涂抹。對于自然風光,我們漸漸習慣于拍照留念,真身并不在景色之中,鏡頭替代了我們,我們淪落為相機的支架。甚至,我們還開始吝嗇于雙手的觸摸,相對于電腦鍵盤和手機屏幕,我們卻慷慨地獻上指尖的熱情。
我到達了公園的最高點,放眼向下望去,整個涪陵城盡收眼底,但此時此刻,我的心境卻在不經意間發生了改變。我似乎看到泥土在呻吟,其上的鋼筋混凝土抑制著它的呼吸;生活在掙扎,其暈開的那襲襲漣漪被棱角突兀的建筑布局僵化。我問我自己,是否,在表面停留過久的我們將最樸素卻又最遙遠的夢想忘卻了,一如擱淺了的孩童時代在田園中飛舞的時光。
我們的不堪負荷,承受的種種壓力,只是因為心甘情愿地接受著華而不實的物質包裝,現實的這個外殼將我們的夢想一并封印。在夢想面前,我們竟成了“鄉巴佬”,說著各種五花八門的借口掩飾自己,用著各種顏色花哨的服飾武裝自己。夢想,其實不過近在咫尺,只不過我們硬是把它推得遙不可及,怯于采擷。
我不愿與生活萍水相逢,我要親自感受花的質感,結出香甜的果實。生活,要如雕刻家,用盡氣力去刻寫,或許這才是青春使命的最終歸宿!
?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